齐天乐六首(其六)

问谁修到梅花者,输君独能如此。

笔吐寒香,意横疏影,身作槎牙斜倚。

江村遥指,道雪满千林,好春来矣。

翻把扁舟,载将人去与花比。

花枝较人何似,恐朱颜玉骨,不如人美。

冷韵幽情,素襟芳信,总在诗翁就里,丁丁玉齿。

尽细嚼微吟,共花眠起。驴背酸寒,论风流让尔。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齐天乐》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高洁与诗人的雅致。诗中以梅花为喻,不仅赞美了梅花的清雅与坚韧,更借梅花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问谁修到梅花者,输君独能如此。”开篇即以设问引出主题,将梅花的修持与诗人的独特气质相提并论,暗示了诗人与梅花之间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接下来,“笔吐寒香,意横疏影,身作槎牙斜倚”三句,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姿态,既有香气的清新,又有疏影的淡雅,同时以“槎牙斜倚”形象地展现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江村遥指,道雪满千林,好春来矣。”诗人将视线从梅花转向广阔的自然景象,通过“雪满千林”的描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新生。接着,“翻把扁舟,载将人去与花比”两句,诗人想象自己乘舟与梅花相伴,既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也寄托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花枝较人何似,恐朱颜玉骨,不如人美。”这一段将梅花与人进行对比,强调了梅花的高洁与诗人的自我期许。梅花虽美,但诗人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朱颜玉骨”)更为丰富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内在美的重视。

“冷韵幽情,素襟芳信,总在诗翁就里,丁丁玉齿。”最后四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冷韵幽情”、“素襟芳信”等词语,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以及通过诗歌传达的情感与信念。诗人以“丁丁玉齿”形容吟诵诗歌时的声音,既表现了诗歌的美妙,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主题。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八首(其一)

人生只在浮云里。过眼皆弹指。乔松偃蹇卧苍龙。

阅尽浮云老树、与山翁。也知此意无人会。

问也无人对。不如放眼向青天。

立尽松阴我与、我周旋。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二)

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女墙如带指城中。

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

生怕金身坏。不知是佛是山灵。

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三)

虚空台殿皆朝北。帘卷鸾旌色。天生翠壁作屏风。

安放仙山楼阁、御床中。渟泓龙井甘如乳。

不识人间暑。寒天石佛未能烧。

却让田家山后、结团茅。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四)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半城斜日二分秋。

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城南车马山前路。

几许来还去。高人难得住山缘。

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