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八首(其二)

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女墙如带指城中。

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

生怕金身坏。不知是佛是山灵。

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交织的画面。诗人通过“历山耕者知何处”这一句,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情境中,仿佛在询问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如今都去了哪里。接着,“田畔山如故”一句,又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眼前的山峦,虽历经沧桑,但山色依旧。

“女墙如带指城中”,诗人以“女墙”(城墙上的矮墙)比喻为一条细长的带子,指向远处的城市,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则描绘了平原上露珠闪烁、绿意盎然的景象,与远处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

接下来,“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两句,转向对宗教信仰的描绘。人们在山间开凿佛像,虔诚地膜拜,生怕这些象征着信仰的金身受到损坏。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方式。

最后,“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这两句,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与信仰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无论是山灵还是佛像,都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人们认为城南山的青色仿佛是佛头的颜色,这种比喻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信仰的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对历史变迁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八首(其三)

虚空台殿皆朝北。帘卷鸾旌色。天生翠壁作屏风。

安放仙山楼阁、御床中。渟泓龙井甘如乳。

不识人间暑。寒天石佛未能烧。

却让田家山后、结团茅。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四)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半城斜日二分秋。

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城南车马山前路。

几许来还去。高人难得住山缘。

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五)

宦游且自浮家去。浮到何时住。亲闻甥馆两船分。

明镜香奁各向、小窗陈。团乐笑语灯前共。

相对犹疑梦。出城绕觉一身轻。

展放劳筋百事、暂消停。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六)

衰亲弱妇多劳苦。清瘦都如许。今朝安稳谢尘缘。

问馈相循不许、再牵连。秋光空阔天涵水。

放眼同欢喜。全家移向画图中。

领略江山不愿、满帆风。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