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到来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即将过去之美好的珍惜和不舍。诗中“晓枝开早未多稠”表明梅花尚在初放之际,并非繁盛,但已散发出清香,令人难以割舍。“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则写出了其他树木已经意识到了春天即将结束,而其他百花却总是在后期绽放时显得有些羞涩。东风温暖,但腊雪却无端地想要留住,这里的“腊雪”既可以理解为残余的冬雪,也可喻指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中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满眼萧疯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这里,“满眼萧疏”形容梅花纷繁而又稀疏的景象,这种景色正值珍视之时。末了“莫将横笛起人愁”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因吹奏笛子而引发哀思,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美好,不要让过往的忧愁再次涌上心头。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也传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珍惜。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绿野爱平宽,偶来或永叹。
村儿骇车马,野犬吠衣冠。
乱草无闲地,斜阳有去鞍。
良田半蹊径,始信直行难。
强颜求世亦何从,甔石时时得复空。
何日能无寒饿役,此身得与圣贤终。
人生汲汲须高致,世态浑浑未易穷。
安得相逢共相语,荒城回首又春风。
岁事荒凉晚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
暑云无雨易飞扬,旱日当天不可望。
浪走俗尘无远到,不如嘉树坐馀凉。
巳嫌风少难平暑,更被蝉饥取实肠。
梦到周公才我事,如何陶令说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