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感邻

老去亲朋零落尽,秋来弦管感伤多。

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

绿绮窗空分妓女,绛纱帐掩罢笙歌。

欢娱未足身先去,争奈书生薄命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年华老去,亲朋好友都已离散无几,秋天来临,听到音乐更感到伤感不已。
尚书府邸旁边只能悲叹邻居的笛声,廷尉门前也只剩下空荡的雀罗。
绿色窗帘内曾经的歌女们已经分散,红色纱帐内也不再有欢乐的笙歌。
欢乐还没享受够就已经离去,这薄命的书生又能如何呢?

注释

老去:年华流逝,人渐衰老。
零落:分散,离散。
弦管:代指音乐。
尚书宅畔:尚书府邸附近,尚书是古代官职。
廷尉门前:廷尉是古代掌管刑狱的官职,此处指其府邸前。
绿绮:古代名琴,这里泛指琴瑟等乐器。
妓女:这里指歌女,古代娱乐场所的女性艺人。
绛纱:红色的纱帐,常用于装饰富贵人家的室内。
笙歌:吹笙唱歌,泛指音乐歌舞。
薄命:命运不好,寿命不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闻乐感邻》。诗中通过对音乐和邻里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朋离散以及个人的命运感慨。

诗的开篇“老去亲朋零落尽,秋来弦管感伤多”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衰老和亲友渐行渐远的情怀,以及在秋天这种萧瑟季节中听闻音乐更容易引起悲伤情绪。

接着“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两句,则是诗人描述自己居住的环境,邻里间流传的乐声和鸟鸣,都让他感慨万分。这里所谓的“尚书宅畔”、“廷尉门前”,是指官员住宅附近,通过这些具体场景的描绘,让人感到诗人的悲凉心境。

下面的“绿绮窗空分妓女,绛纱帐掩罢笙歌”两句,则转向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回忆。绿绮窗和绛纱帐都是古代女子居室中的装饰,这里用来描绘过去与妓女共度良宵的情景,而今朝这些场所已空无一人,音乐也不再响起,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失落感。

最后,“欢娱未足身先去,争奈书生薄命何”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感慨。诗人表达了在享受生活欢乐之前,便遭遇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之下,个人的命运显得尤为脆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音乐、邻里和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易逝、亲情消散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

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

齿发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

荣传锦帐花联萼,彩动绫袍雁趁行。

大抵著绯宜老大,莫嫌秋鬓数茎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著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

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

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

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

文昌新入有光辉,紫界宫墙白粉闱。

晓日鸡人传漏箭,春风侍女护朝衣。

雪飘歌句高难和,鹤拂烟霄老惯飞。

官职声名俱入手,近来诗客似君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