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友

幽寻意方结,奈此世累牵。

凌晨驱马别,持杯且为传。

相求苦非远,山路多风烟。

所贵明哲士,秉道非苟全。

去矣崇令德,吾亦行归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别友》。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幽寻意方结”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想要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然而,“奈此世累牵”一句转折,点出了现实的束缚,使他无法轻易实现这一愿望。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接着,“凌晨驱马别,持杯且为传”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分别的场景。清晨,诗人不得不离开朋友,心中满是不舍,只能以举杯相送的方式表达离别的哀愁。这里的“且为传”不仅指代了酒杯的传递,也暗含了情感的传递,加深了离别氛围的沉重感。

“相求苦非远,山路多风烟”则进一步描绘了分别后路途的艰难,暗示了友情虽近在咫尺,但分别后的孤独和思念将如山路般漫长而充满挑战。同时,这里也蕴含了对友情持久性的肯定,即使面对困难,友情依然坚韧不拔。

最后,“所贵明哲士,秉道非苟全”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智慧之人的敬仰,认为他们坚守正道,不为世俗所累。这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追求的人生境界的体现。

“去矣崇令德,吾亦行归田”则是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决定追随明哲之士的脚步,崇尚高尚品德,并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既是对友情的告别,也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充满了深沉的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赠黄太守澍

岁宴乡思切,客久亲旧疏。

卧痾闭空院,忽来故人车。

入门辩眉宇,喜定还惊吁。

远行亦安适,符竹膺新除。

荒郡号难理,况兹徵索馀。

君才素通敏,窘剧宜有纡。

蛮乡虽瘴毒,逐客犹安居。

经济非复事,时还理残书。

山泉足游憩,鹿麋能友予。

澹然穹壤内,容膝皆吾庐。

惟营垂白念,旦夕怀归图。

君行勉三事,吾计终五湖。

形式: 古风

寄友用韵

怀人坐沈夜,帷灯暧幽光。

耿耿积烦绪,忽忽如有忘。

玄景逝不处,朱炎化微凉。

相彼谷中葛,重阴殒衰黄。

感此游客子,经年未还乡。

伊人不在目,丝竹徒满堂。

天深雁书杳,梦短关塞长。

情好矢无数,愿言觊终偿。

惠我金石编,徽音激宫商。

驰辉不可即,式尔增予伤。

馨香袭肝膂,聊用心中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采薪二首(其一)

朝采山上荆,暮采谷中慄。

深谷多凄风,霜露沾衣湿。

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

晚归阴壑底,抱瓮还自汲。

薪水良独劳,不愧吾食力。

形式: 古风

采薪二首(其二)

倚担青岩际,历斧崖下石。

持斧起环顾,长松百馀尺。

徘徊不忍挥,俯略涧边棘。

同行笑吾馁,尔斧安用历?

快意岂不能,物材各有适。

可以相天子,众稚讵足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