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川初出厚载门

初出都门外,西南指洛陬。

山川开远意,天地挂双眸。

村落桑榆晚,田家禾黍秋。

民间有此乐,何必待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初次走出京都城门,向西南方向指向洛阳郊外。
山川的壮丽景色开阔了我的视野,天地仿佛挂在眼前。
傍晚时分,村庄边的桑树和榆树映衬着夕阳,农家的稻谷和黍米已进入秋收季节。
人们在民间就能感受到这样的乐趣,何须等待封侯的荣耀。

注释

初出:初次离开。
都门:京都城门。
西南:向西南方。
洛陬:洛阳郊区。
山川:山水。
开远意:开阔眼界。
天地:天地之间。
挂双眸:仿佛挂在眼前。
村落:村庄。
桑榆:桑树和榆树。
晚:傍晚。
田家:农家。
禾黍:稻谷和黍米。
秋:秋天。
民间:民间生活。
此乐:这种乐趣。
何必:何须。
封侯:封赏为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游洛川初出厚载门》,描绘了诗人初次离开京都洛阳城门,向西南方向远望洛川的情景。首联"初出都门外,西南指洛陬"简洁明快,写出诗人出行的起点和目标,透露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

颔联"山川开远意,天地挂双眸"则通过描绘开阔的山川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对自然的热爱,仿佛天地间的壮丽景象都被他的目光所包容。"挂双眸"一词,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颈联"村落桑榆晚,田家禾黍秋"进一步描绘了沿途所见的田园风光,傍晚时分,村落炊烟袅袅,桑树与榆树映衬着夕阳,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展现出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民间有此乐,何必待封侯"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百姓生活的欣赏和羡慕,他认为能享受这样的田园之乐,无需追求高官厚禄,流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川的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传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登女几

予看山多矣,未尝逢此奇。

巨崖如格虎,险石若张旗。

云意闲舒卷,岩形屡改移。

丹青难状处,四面尽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登朝元阁

绣岭岌层峦,岧峣十九盘。

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

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

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登嵩顶

九州环绕若棋枰,万岁嵩高看太平。

四海有人能统御,中原何复有交争。

长忧眼见奸雄辈,且愿身为尧舜氓。

五十三年芜没事,如今方喜看春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人乞碧芦

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

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

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

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