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朝元阁

绣岭岌层峦,岧峣十九盘。

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

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

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绣岭峻峭,层层叠叠十九盘。
雨后山色微显,云雾缭绕直入天边。
昔日皇家车驾已远去,遗迹中玉像残破不堪。
如今站在渭水边,依然能遥望长安城。

注释

绣岭:形容山岭如锦绣般美丽。
岌:高耸险峻。
岧峣:高峻挺拔。
十九盘:山路曲折有十九个弯。
微微:隐约可见。
杳杳:深远而迷茫。
云端:云雾之上。
往事:过去的时光。
金舆: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车辆。
远:消失在远方。
遗踪:遗留的痕迹。
玉像:可能指贵重的雕像或佛像。
残:破损。
至今:直到现在。
临:面对。
渭水: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依旧:仍然。
见:看见。
长安:古都长安,今西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登朝元阁》,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景象。首句"绣岭岌层峦"以生动的色彩描绘出山势的峻峭和层次,"岧峣十九盘"则强调山路的曲折回环。接下来的"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通过雨后的清新和云雾缭绕,展现出山景的空灵与神秘。

诗人借景生情,"往事金舆远"表达了对历史过往的追忆,尤其是皇权贵胄的辉煌已成遥远的记忆。"遗踪玉像残"则寓言式地暗示了王朝遗迹的衰败,只剩下些许痕迹。最后两句"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以渭水和长安作为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以及对眼前现实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融入了历史的沉思,展现了邵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登嵩顶

九州环绕若棋枰,万岁嵩高看太平。

四海有人能统御,中原何复有交争。

长忧眼见奸雄辈,且愿身为尧舜氓。

五十三年芜没事,如今方喜看春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人乞碧芦

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

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

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

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答人见寄

鬓毛不患渐成霜,有托琴书子一双。

既乏长才康盛世,无如高枕卧南窗。

明知筋力难为强,犹说云山未树降。

多谢故人相爱甚,辙鱼幸免困西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答人放言

经时不见意何如,重出新诗笑语初。

物理悟来添性淡,天心到后觉情疏。

已全孟乐君无限,未识蘧非我有馀。

大率空名如所论,此身甘老在樵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