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规

声声血泪诉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只解千山唤行客,谁知身是未归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闻子规》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子规鸟的啼鸣,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对故土的思念。

首句“声声血泪诉沈冤”,以子规鸟的啼叫比作血泪的倾诉,形象地描绘了其哀怨之情,仿佛在为某种冤屈而哭泣,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不平和对不公的控诉。

次句“啼起巴陵暮雨昏”,点明地点和时间,巴陵之地,暮雨蒙蒙,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子规鸟的啼叫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悲凉,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第三句“只解千山唤行客”,子规鸟的叫声似乎是在呼唤远方的旅人,表现了它对远方的渴望和对离人的思念。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子规鸟的行为,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谁知身是未归魂”,揭示了子规鸟的真实身份——一只未归的魂魄。这句话既是对子规鸟命运的同情,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投射,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异地却心系故乡,渴望回归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子规鸟的啼鸣,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哀婉动人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回归的渴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湖上阻风杂诗(其三)

平湖八月浩无津,明月芦花思煞人。

纵使洞庭齐化酒,只宜秋醉不宜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武昌杂诗(其一)

上游形势百蛮分,黯惨蛮天易夕曛。

西上荆门江一线,南来衡岭雁千群。

郢中有客皆词赋,楚国何峰不雨云。

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武昌杂诗(其四)

鲁口帆樯取次开,扁舟常系鹄矶隈。

三春无树非垂柳,五月不风犹落梅。

楼上休誇崔颢句,天涯谁识祢衡才。

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灵泽夫人祠

空江落日黯祠门,髣髴云裳涕泪痕。

一恸无由恩已绝,两家多故事难言。

千秋杜宇休啼血,万里苍梧合断魂。

终古湘灵有祠庙,流传真伪更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