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杂诗(其一)

上游形势百蛮分,黯惨蛮天易夕曛。

西上荆门江一线,南来衡岭雁千群。

郢中有客皆词赋,楚国何峰不雨云。

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武昌地区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文化氛围。首联“上游形势百蛮分,黯惨蛮天易夕曛”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武昌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山川交错,气势磅礴,夕阳西下时分,天空显得格外黯淡,渲染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

颔联“西上荆门江一线,南来衡岭雁千群”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视线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西边是蜿蜒的长江,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南边则是连绵起伏的衡山,成群的大雁自南而北飞过,构成了一幅动态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颈联“郢中有客皆词赋,楚国何峰不雨云”则转向人文景观,提到了古代的郢都,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他们的才华横溢,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同时,也暗示了楚地的自然环境多变,云雾缭绕,仿佛连山峰都被雨水所润泽,充满了诗意与神秘感。

尾联“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则表达了对艺术与文化的深沉思考。它借用音乐术语中的“曲高和寡”来形容艺术作品的高雅与不易被大众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难以被广泛传播的感慨。这里的“延露”可能象征着那些虽珍贵却难以被人听到的声音或思想,强调了艺术与文化传承的艰难与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武昌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艺术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武昌杂诗(其四)

鲁口帆樯取次开,扁舟常系鹄矶隈。

三春无树非垂柳,五月不风犹落梅。

楼上休誇崔颢句,天涯谁识祢衡才。

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灵泽夫人祠

空江落日黯祠门,髣髴云裳涕泪痕。

一恸无由恩已绝,两家多故事难言。

千秋杜宇休啼血,万里苍梧合断魂。

终古湘灵有祠庙,流传真伪更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乌江项王庙

美人骏马甫沾襟,遽使江东阻壮心。

子弟重来无一骑,头颅将去值千金。

谁言刘季真君敌,毕竟诸侯负汝深。

莫向寒潮作悲怒,歌风台址久消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舟中望金陵

片帆昨日下吴头,破浪来看建业秋。

九派江声犹入梦,六朝山色已迎舟。

楼台未尽埋金气,风景难消击楫愁。

回首燕矶随柁尾,寄声风利不能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