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礼成诗

去腊陈三劄,兹秋奉九筵。

群英俱有赋,孤迹敢无篇。

宗祀新隆礼,宸衷上格天。

虚明融寂寞,大化合敷宣。

近骇边烽急,前惊内寇连。

鬼神虽默佑,刑政谨将然。

咸谓公私杂,希聆宰辅贤。

积深千万弊,任止二三年。

苟且姑循旧,嗟咨亦屡传。

旱蝗难熟视,殍殣惨相联。

寒后裘方索,薪间火已然。

冕旒几咫尺,轩陛隔天渊。

善颂无谀语,愚衷有至虔。

愿兢兢业业,安止出刚乾。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去年的冬天已过去,今年秋天我献上庆祝之宴。
众多才子都有佳作,我这孤独之人怎敢没有诗篇。
新的祭祀仪式盛大,皇帝的心意直达天庭。
光明普照,驱散了寂寞,万物和谐共宣。
近来边境战事紧急,国内也频受侵扰。
尽管神灵默默保佑,但法律和政务必须严谨。
人们都说公私混杂,期待听到宰辅的贤明声音。
积弊已久,希望能用两三年时间整治。
暂时姑且沿用旧制,这样的叹息已多次传来。
旱灾蝗害令人难以忽视,饿死者悲惨相连。
寒冬过后人们急需皮衣,柴火间的火焰已燃起。
君王的冠冕近在咫尺,但与臣民之间却如天地之隔。
赞美的话语无需阿谀,我内心真诚而虔诚。
愿您谨慎勤勉,以刚毅之心安定国家。

注释

腊:农历十二月。
劄:古代的一种官文。
兹:此, 现在。
九筵:九种祭品, 指盛宴。
群英:众多杰出的人才。
孤迹:指自己作为个体。
宗祀:皇家或家族的祭祀。
宸衷:皇帝的心意。
虚明:光明清澈。
边烽:边境的烽火报警。
内寇:国内的敌人。
宰辅:宰相等高级官员。
积深:长期积累的问题。
殍殣:饿死的人。
冕旒:帝王的皇冠。
轩陛:宫殿的台阶。
刚乾:刚强而果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简所作,名为《明堂礼成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扬皇帝及其礼仪之美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和朝廷礼制的重视。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秋风”、“群英”、“孤迹”等,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中生命生长与个体存在状态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他也强调了国家大事如宗祀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皇帝对于天道的尊崇。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边疆的紧急状况和内乱连连的情况,但表达了一种对皇权的信任和期待,即使面临困难,也希望通过贤能的宰辅来解决问题。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于过去经验的怀念和借鉴,希望能够在新的环境下继续保持稳定。

最后,诗人以深沉而又虔诚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安定的期望,以及对于皇权所承担责任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和人们对于稳定与秩序的渴求。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丑咏春偶成(其一)

叶叶枝枝都教女,红红白白尽呈人。

如何自古知音少,方到而今得句新。

既遣鸟啼频嘱付,又令鹤舞出精神。

便将天作一张纸,难画慈湖二月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丁丑偶书(其一)

新年七十七,是虚不是实。

我心包太空,有无混然一。

比日腑脏作,示病而无疾。

凭栏拱翠峰,可咏不可诘。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大哉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皓皓。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

形式: 古风

内丹歌

某闻内丹不可见,不待施工自成炼。

羲皇以上几春秋,何啻千千万万转。

到今昼夜流光涌,金乌夜照广寒殿。

馀辉散发缀碧落,稀稠纷纠珠玉溅。

冲气祥精腾太虚,舒卷飞浮态累变。

映空晓景绿拖蓝,错绮晚凝红染茜。

有时震响轰冥濛,有时熠耀盘飞线。

有时清润垂冰丝,有时忽舞琼花片。

其间秀结成山川,密木繁林飞鸟虫鱼次第现。

龙翔凤鸣宝藏兴,絪缊孕瑞生群英。

四明之麓鄞之曲,育神含和备五福。

中有祥光两派明,内虚外应无不烛,能听能言能往复。

屈伸俯仰天然奇,不知手舞蹈与足。

二十年前忽转移,蓦过慈川天宝山之西。

翠微曲复烟霞深,变化游徙谁复知端倪。

石鱼楼阁云气低,比年往往暂此栖。

御风两渡浙河去,又寻归路从桃蹊。

桃源深处无人识,纵复经从当面迷。

天实秘此丹,所见惟童颜。

暂时一语露一班,不直知音又复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