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皓皓。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简的作品,表达了对孔子言论的崇敬和深刻理解。诗中“大哉孔圣之言”一句直接点出了孔子的伟大智慧,接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这几句强调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和抽象性,需要通过内心的体悟才能真正领会。诗人认为不通过表面的视觉和听觉,而是通过内在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这几句则批评了一些自称为孔子的弟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教导,只是表面上的附和。接着,“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皓皓。”诗人赞扬了曾参(曾子)的智慧,尽管年纪尚轻,却已经领悟了孔子的高深道理。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这句话表达了对曾参教导的肯定,即使是最为困难和急躁的情况下,也能显现出曾参教诲的完美。然后,“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诗人认为子思(孔子的学生)和孟子(孔子的后学)的思想接近,但遗憾的是有些人虽然有所觉悟,却又陷入大的误解,导致他们的言论对正道造成了伤害。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这几句表达了对于那些名声在外,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孟之道的人的批评,他们的言论容易迷惑后来的学者。

最后,“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诗人希望能够早晨在家庭中就专注于孔子的教导,彻底清除各种异说,以明示大道。并且感叹,如果能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让人们觉悟,那么或许会有两三百人达到这种境界。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高度推崇,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当时学术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名不副实、误解经典等的批评态度。诗中的语言和意象都非常深刻,显示出诗人的高超文学功底和深厚的儒家学养。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内丹歌

某闻内丹不可见,不待施工自成炼。

羲皇以上几春秋,何啻千千万万转。

到今昼夜流光涌,金乌夜照广寒殿。

馀辉散发缀碧落,稀稠纷纠珠玉溅。

冲气祥精腾太虚,舒卷飞浮态累变。

映空晓景绿拖蓝,错绮晚凝红染茜。

有时震响轰冥濛,有时熠耀盘飞线。

有时清润垂冰丝,有时忽舞琼花片。

其间秀结成山川,密木繁林飞鸟虫鱼次第现。

龙翔凤鸣宝藏兴,絪缊孕瑞生群英。

四明之麓鄞之曲,育神含和备五福。

中有祥光两派明,内虚外应无不烛,能听能言能往复。

屈伸俯仰天然奇,不知手舞蹈与足。

二十年前忽转移,蓦过慈川天宝山之西。

翠微曲复烟霞深,变化游徙谁复知端倪。

石鱼楼阁云气低,比年往往暂此栖。

御风两渡浙河去,又寻归路从桃蹊。

桃源深处无人识,纵复经从当面迷。

天实秘此丹,所见惟童颜。

暂时一语露一班,不直知音又复还。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九)三国之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历代诗(其十)三国之二

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馀年为魏虏。

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

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

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一)三皇五帝

混沌凿开知几岁,洪荒莫考传承裔。

但闻前史载三皇,伏羲神农及黄帝。

三皇之后五帝传,少昊颛顼高辛继。

唐尧虞舜又继之,天下于斯为盛际。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