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长松遇雪诗

土牛既送寒,奠陵方浃驰。

振风摇地局,封雪满空枝。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饮泉冻马骨,斫冰伤役疲。

昆明岂不惨,黍谷宁可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送走土牛预示寒冷已去,陵墓祭祀正急忙进行。
强风吹动着大地,雪花挂满了空中的枝头。
河流与渠道冻成一片陆地,天空与田野广阔无边。
马饮水时泉水也已结冰,砍冰供人取用让劳工疲惫不堪。
昆明池的水不是不凄凉,黍谷之风怎能轻易吹过。

注释

土牛:古代习俗中用泥土塑造的牛,用于立春时节象征性地驱除寒冷。
奠陵:指在皇帝陵墓前举行的祭祀活动。
浃驰:形容行动急促,此处指祭祀活动紧张进行。
振风:强劲的风。
地局:地面,此指大地。
封雪:覆盖在物体表面的雪。
空枝:光秃秃的树枝。
江渠:河流和人工开凿的水道。
合为陆:因冻结而看似连成一片陆地。
天野:天空与田野,形容视野开阔。
饮泉:马饮水。
冻马骨:形容泉水极冷,以至于感觉连马的骨头都被冻住。
斫冰:砍破冰面取冰。
役疲:从事劳役的人感到疲惫。
昆明:昆明池,古时著名的人工湖,这里代指水面。
惨:景象凄凉。
黍谷: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温暖之地,这里比喻温暖之处。
宁可吹:怎么能被寒冷的风吹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景图,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在严寒冬日的壮丽与苍茫。

"土牛既送寒"一句,以动物行为来描写初冬的气候转变,给人以冷清之感。接着,"奠陵方浃驰"则通过对墓地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肃穆与静谧的情调。

诗中间四句"振风摇地局,封雪满空枝。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饮泉冻马骨,斫冰伤役疲。"形象地刻画了大雪纷飞、自然界变化的景象,以及动物和人类在严寒中所面临的困境。其中“振风摇地局”、“封雪满空枝”等句子,生动表现了雪后的景色;“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则描绘出雪后河流冻结、天地辽阔的壮观画面。

最后两句"昆明岂不惨,黍谷宁可吹。"通过对昆明(古代地区名)和黍谷(指草木)的提问,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在严寒中生存之艰难。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丰富的情感色彩,通过对雪景的刻画,传递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力的深切体悟。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发后渚诗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形式: 古风

古辞

容华不待年,何为客游梁。

九月寒阴合,悲风断君肠。

叹息空房妇,幽思坐自伤。

劳心结远路,惆怅独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可爱诗

风帷闪珠带,月幌垂雾罗。

魏粲缝秋裳,赵艳习春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白云诗

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

情高不恋俗,厌世乐寻仙。

炼金宿明馆,屑玉止瑶渊。

凤歌出林阙,龙驾戾蓬山。

凌崖采三露,攀鸿戏五烟。

昭昭景临霞,汤汤风媚泉。

命娥双月际,要媛两星间。

飞虹眺卷河,泛雾弄轻弦。

笛声谢广宾,神道不复传。

一逐白云去,千龄犹未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