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十岁儿曹同砚席,华裾织翠如葱。

一生心事醉吟中。相逢俱白首,无语对西风。

莫道尊前情调减,衰颜得酒能红。

可怜此会意无穷。夜阑人总睡,独绕菊花丛。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十岁的孩子们一同在书桌边学习,他们的华丽衣裳像葱翠的韭菜。
一生的情感和思绪都融入了饮酒作诗之中。相遇时我们都已白发苍苍,无言相对秋风。
不要说在酒杯前我们的兴致减少了,衰老的容颜借酒也能泛起红晕。
可惜这样的聚会意犹未尽。深夜时分,人们都已入睡,只有我独自漫步在菊花丛中。

注释

十岁儿曹:十岁的孩子们。
同砚席:一起学习。
华裾:华丽的衣服。
织翠:绣着翠绿花纹。
如葱:像葱翠的韭菜。
心事:情感和思绪。
醉吟中:在饮酒作诗中。
俱白首:都已白发苍苍。
无语:无言。
西风:秋风。
尊前:酒杯前。
情调减:兴致减少。
衰颜:衰老的容颜。
能红:能泛起红晕。
可怜:可惜。
意无穷:意犹未尽。
夜阑:深夜。
人总睡:人们都已入睡。
独绕:独自漫步。
菊花丛:菊花花丛。

鉴赏

这首《临江仙》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描绘了一幅温馨又感伤的画面。开篇描述了十岁孩童一同学习的情景,孩子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如同葱翠的植物,充满了生机。接着,诗人感慨一生的心事都在醉酒后的吟唱中流露,表达了时光荏苒,老友重逢时已白发苍苍,只有无言相对,任凭西风吹过。

下片转而写到尽管年老体衰,但在酒的作用下,脸颊仍能泛起红晕,显示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执着。最后,诗人感叹聚会虽美,但夜深人静后,唯有他独自一人在菊花丛中徘徊,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哀愁。整首词情感深沉,寓含人生哲理,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一)呈祖禹十六叔

尽说彭门新半刺,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馀事不须为。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自古齐山重九胜,登临梦想依依。

偶来恰值菊花时。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昨夜一江风色好,平明秋浦帆飞。

可怜如赴史君期。且当酬令节,不用叹斜晖。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歌子

睡起临窗坐,妆成傍砌闲。春来莫卷绣帘看。

嫌怕东风吹恨、在眉间。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蓦然收袖倚栏干。一向思量何事、点云鬟。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