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十五)送李御带珙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

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归兮。归去来兮。

我亦办征帆非晚归。

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

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在水北洛南的地方,从未缺少人烟,只是时间不同。
依赖友情如同兰草的香气,紧密相连,官场情势淡薄,得失难以预料。
夜晚研读兵法,春天原野凭吊古人,满怀壮志期待千秋伟业。
我像萧瑟之人,行囊中的只有新诗。归来吧,回去吧。
我也准备好了归航,不晚于此刻。
正当姑苏台附近,米廉酒店美酒,吴淞江上,莼菜鲜嫩鱼儿肥美。
我居住在孤村,与水相连,乘月而行,随时可以拜访。
长长的亭子路,无需回头,轻轻折下柳枝,依依不舍。

注释

水北洛南:指地理位置。
交情兰臭:比喻深厚的友情。
宦情云薄:官场情势淡薄。
夜观论兵:夜晚研读军事策略。
姑苏台畔:姑苏台,古代苏州的名胜。
吴松江上:吴淞江,长江下游支流。
孤村:偏远的村庄。
折柳依依:象征离别和挽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沁园春·送李御带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几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不同时间相聚的情景,而“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则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依恋。"宦情云薄,得失何知"一句,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态。

诗中还有一段是对过去战争与历史的回顾:“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这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怀和思考。"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则表明诗歌是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最后,“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几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启程的送别之意,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可能不久后也会有所行动的预感。而“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则描绘了一片充满诗意和美好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变迁、友情长存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见郑文昌于上柏

平生宦海,是几番风雨,几番霜雪。

绿野来归身强健,镜里微添华发。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富贵轻于叶。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

好是梅坞松关,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

柱杖篮舆诗卷里,尚小东山勋业。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未是闲时节。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壬午徽州道间

黄梅过雨,望隔林、一缕长烟浮碧。

亟拥征鞍寻午梦,卧看青山排闼。

扫户风清,拂檐云淡,爽气生萧发。

黄粱惊觉,子规枝上啼彻。

堪羡麦熟蚕成,酒香鸡嫩,风味农家别。

幸有住山供活计,何苦江湖南北。

菊老陶园,瓜荒邵圃,空负干时策。

洛阳三顷,胜如金印六国。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己酉振鹭驿和黄茶坡韵

浮生如寄,叹征尘驱我,担簦西去。

烟嶂云屏相迎送,几幅鹅溪缣素。

挥汗流金,饮冰漱玉,桃叶呼前渡。

若将有意,道傍一鹭延伫。

细读壁上龙蛇,太丘笔在,更著茶坡句。

樽酒十年今白发,不改江流东注。

胜概难逢,旅怀易动,信美非吾土。

恨无六翮,长风万里高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云胡不喜。得抽脚篮中,安身局外。

世路风涛都历遍,几度眉攒心碎。

八尺藤床,二升粟饭,方寸恢馀地。

翻云覆雨,从伊造物儿戏。

不见刻木牵丝,鸡皮鹤发,弄罢寂无事。

随分风光堪领略,聊放疏狂些子。

刘项雌雄,蹠颜修短,无彼亦无此。

茅檐高卧,不知春到花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