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见郑文昌于上柏

平生宦海,是几番风雨,几番霜雪。

绿野来归身强健,镜里微添华发。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富贵轻于叶。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

好是梅坞松关,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

柱杖篮舆诗卷里,尚小东山勋业。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未是闲时节。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一生在官场浮沉,经历了多少次风雨,多少次严寒酷雪。
从官场归隐田园,身体依然健朗,镜中却多了些许白发。
剑放在床头,书本在书架上,权势富贵比不上一片叶子的轻盈。
南坡的石竹,近年来更加清雅绝美。
最美的莫过于梅林边的松关,对着湘溪,千重翠色如屏。
手握拐杖,乘坐竹篮车,沉浸在诗卷的世界,还有未竟的东山事业。
只怕与鸥鸟的约定,忘不掉仙鹤的哀怨,这还不是真正的闲暇时光。
云散去,明月依然照亮人间。

注释

宦海:官场生涯。
风雨:比喻仕途上的困难和挫折。
霜雪:比喻官场的严寒和艰难。
绿野:代指田园或自然。
华发:白发,象征年老。
剑束:剑收藏起来,表示不再用武。
篮舆:竹制的手推车。
鸥盟:与鸥鸟结盟,比喻隐居生活。
鹤怨:仙鹤的哀鸣,象征超脱尘世的愿望。
明月:象征纯洁和永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宦海生活中经历的风雨霜雪之后,归来时依然身强体健,但镜中的自己却添上了几丝华发。诗人对物欲的追求已经淡薄,只是偶尔拿起剑和书,感受一下往日的习武与读书。诗中还提到了南坡石竹,这里的景色比往年更为清幽。梅坞松关之地,对着湘溪水一曲高声歌唱,翠屏山的层叠美景令人沉醉。

诗人通过柱杖、篮舆和诗卷中的小东山勋业,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追念。但同时也担心那些过去的誓言与怨恨,如同鸥盟鹤怨,不易忘怀,这并非是闲适之时能解脱的。

最后,诗人通过片云收却,依旧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整首诗流露出一位经历沧桑后,对物外生活有着深刻感悟与淡然处之的士人心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壬午徽州道间

黄梅过雨,望隔林、一缕长烟浮碧。

亟拥征鞍寻午梦,卧看青山排闼。

扫户风清,拂檐云淡,爽气生萧发。

黄粱惊觉,子规枝上啼彻。

堪羡麦熟蚕成,酒香鸡嫩,风味农家别。

幸有住山供活计,何苦江湖南北。

菊老陶园,瓜荒邵圃,空负干时策。

洛阳三顷,胜如金印六国。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己酉振鹭驿和黄茶坡韵

浮生如寄,叹征尘驱我,担簦西去。

烟嶂云屏相迎送,几幅鹅溪缣素。

挥汗流金,饮冰漱玉,桃叶呼前渡。

若将有意,道傍一鹭延伫。

细读壁上龙蛇,太丘笔在,更著茶坡句。

樽酒十年今白发,不改江流东注。

胜概难逢,旅怀易动,信美非吾土。

恨无六翮,长风万里高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云胡不喜。得抽脚篮中,安身局外。

世路风涛都历遍,几度眉攒心碎。

八尺藤床,二升粟饭,方寸恢馀地。

翻云覆雨,从伊造物儿戏。

不见刻木牵丝,鸡皮鹤发,弄罢寂无事。

随分风光堪领略,聊放疏狂些子。

刘项雌雄,蹠颜修短,无彼亦无此。

茅檐高卧,不知春到花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青玉案(其二)丁未寿八窗叔

去年曾借梅为寿。转眼垂弧小春又。

一笑巡檐清影瘦。

雪边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

新来东阁高吟就。金鼎家声自依旧。

唤取玉妃重举酒。

百花头上,一枝芳信,终属东君手。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