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淡水北尽头,番居之所纪。

远者旬日期,近者一望止。

内地闽安洋,扬帆日暮抵。

全台重北门,锁钥非他比。

闻昔王师来,负固犹未已。

惧发阴平师,先截长江水。

降旗出石头,铁锁亦奚裨。

空亡五镇兵,鬼队阴风里。

大遁八里坌,两山自对峙。

中有干豆门,双港南北汇。

北港内北投,磺气喷天起。

泉流势胜汤,鱼虾触之死。

浪泵麻小翁,平豁略可喜。

沿溪一水清,风被成文绮。

溪石亦恣奇,高下参差倚。

踰岭渡鸡笼,蟒甲风潮驶。

周围十馀里,其番称姣美。

风俗喜淳良,鱼盐资互市。

南顾蛤仔难,北顾金包里。

突入红毛城,顾似东流砥。

南港武朥湾,科藤通草侈。

摆接发源初,湜湜水之沚。

隔岭南龟崙,南嵌收臂指。

鸡柔大遁阴,金包傍山矶。

跳石以为梁,潮退急如矢。

山鹿虽无多,海菜色何紫。

又有小鸡笼,依附在密迩。

凡此淡水番,植惟狗尾黍。

山芋时佐之,原不需大米。

近日流亡多,云欲事耘耔。

苟其愿躬耕,何处无桑梓。

窜身幽谷中,毋乃非常理。

大社虽八名,小社更累累。

各以近相依,淮泗小侯拟。

通事作头家,土官听役使。

通事老而懦,诸番雄跅弛。

何以尽倾心,圣朝声教底。

我行至此疆,俯伏而长跪。

羊酒还其家,官自糗粮峙。

殷勤问土风,岂敢厌俚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淡水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以及当地民族的生活状况。诗中提到淡水北尽头,番族居住之地,描述了从内地闽安洋到全台重北门的航程,以及历史上王师到来时的抵抗与最终的投降。接着,诗人描绘了淡水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特征,如北港的磺气、溪流的清澈、溪石的奇形怪状等。

诗中还提到了淡水番族的生活方式,他们主要种植狗尾黍,辅以山芋,生活朴素。诗人在访问淡水地区时,对当地的风俗民情进行了观察,并表达了对番族人民的尊重和对圣朝教化的期待。最后,诗人以谦卑的态度向番族人民致意,并表示愿意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淡水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以及人文风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8)

阮蔡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仙人山

桃源洞里神仙闱,绝峤浮空望欲微。

乐奏笙篁青嶂翠,杯倾琼液紫霞飞。

耸身松杪星河近,控驭山头鹿猱归。

洞口主人烦指点,若为茶灶若为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鹿耳门泛舟

小棹轻摇鹿耳隈,征人万里赋归来。

潮依草岸痕初落,风度蒲帆影半开。

残日海门寒蚌蜃,隔江烟树起楼台。

重重锁钥真天险,湠漫回澜亦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书院即景六咏

半亩宫墙布席坛,烟光云影绕干阑。

岩蒸云气晴能雨,树挟风声夏欲寒。

隐几亦山青未了,开窗满目界真宽。

蹊间有客裴徊处,好把心茅仔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书院即景六咏

苍翠层层画不如,主人枯坐小亭虚。

绿阴旎旖微飙度,疏影横斜淡月初。

花似解人频揖客,鸟如知趣欲窥书。

东风不管愁人倦,叶落阶前未扫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