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柏花

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

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

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

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美丽的花朵香气浓郁,古老的柏树意态萧瑟。
它为何能保持常青,允许自身依附于柔弱枝条?
仙人仿佛踏着锦绣屏障,漫步在武夷山的桥上。
我希望能寄托这份坚韧之心,直上云霄,超越凡尘。

注释

佳花:美丽的花朵。
香蔼蔼:香气浓郁。
老柏:古老的柏树。
意萧萧:意态萧瑟。
如何:为何。
苍翠质:常青之质。
许附:允许依附。
繁柔条:柔弱枝条。
仙人:神话中的仙人。
踏:踏步。
锦障:锦绣屏障。
衬步:漫步。
武夷桥:武夷山的桥。
愿托:希望能寄托。
岁寒心:坚韧之心。
凌虚:直上云霄。
烟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意象。开篇"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花的芬芳和树的苍劲,通过对花和树特征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接着"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植物之美的探讨。"如何"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花木之间关系的好奇和探索,而"苍翠质"则形容了树木的色泽,"许附繁柔条"则是对花枝缱绻细节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中生长的错综复杂。

诗歌的后半部分"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转而引入超凡脱俗的意境。"仙人"一词立刻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而"踏锦障"和"衬步武夷桥"则是对仙境中细节的描绘,增添了一种不食人間烟火的超然感。

最后"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飞扬高远、超脱尘世的心愿。"愿托岁寒心"中"岁寒"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冷清,而"凌虚上烟霄"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仙境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与美好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某顷元祐三年春礼部不第蒙东坡先生送之以诗黄鲁直诸公皆有和诗今年秋复下第将归耕颍川辄次前韵上呈编史内翰先生及乞诸公一篇以荣林泉不胜幸甚

半生虚老太平日,一日不知人不识。

鬓毛斑斑黑无几,渐与布衣为一色。

平时功名众所料,数奇辜负师友责。

世为长物穷且忍,静看诸公树勋德。

欲持牛衣归颍川,结庐抱耒箕隗前。

祇将残龄学农圃,试问瀛洲紫府仙。

形式: 古风

相逢行

平生不为轻薄游,故亦未作相逢行。

寻常木彊畏犯义,直欲端彦规后生。

有客性不羁,谓我何泥固。

太上立德次立功,痴儿乃为功名误。

颜回穷冻终何成,东山饿夫适自苦。

君不见白杨依依北邙墓,断碣灭裂碍行路。

髑髅物化今何为,剑钺虽存委为土,痴儿胡为不早悟。

我闻是言笑不顾,抠衣布武出门去。

杳如乘鸾向烟雾,精神流离不自据。

想像彷佛若神遇,果见姣姬拾翠羽。

縠袂障日扬轻素,芙蕖倒影碧波媚,薄云映日光未吐。

冶容异公行,联娟美无度。惊翩翩,下烟渚。

游翔媠,将高举。

为怜牵牛久独处,欲解明珰赠交甫。

临行惠我不语意,定驾星軿为暮雨。

形式: 古风

神松岭即岳神为圭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

初闻百梁村,拔自天池井。

今知万松冈,一夕趋北岭。

顾兹挟山威,何心罔知警。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秋日杂兴(其五)

秬黍亘广隰,整整万戈矛。

旌旄乱风叶,森森疑战秋。

如闻高奴塞,将军用世侯。

胜算应在目,愿解西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