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彦则二首(其一)

云间坛坫世同推,之子南来慰所思。

白石砂床勾漏客,清秋幕府杜陵诗。

句如初日斯为美,曲是阳春和自迟。

咫尺端溪不谋面,与君俱有鬓边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答朱彦则二首(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朱彦则的深切思念与赞美之情。

首联“云间坛坫世同推,之子南来慰所思”,以“云间坛坫”比喻文坛,点出朱彦则在文坛上的地位与声望,同时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接着“之子南来慰所思”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因友人来访而感到的喜悦与安慰。

颔联“白石砂床勾漏客,清秋幕府杜陵诗”,通过“白石砂床”与“勾漏客”的典故,以及“清秋幕府”与“杜陵诗”的引用,展现了朱彦则的高雅风度与才华横溢。这里巧妙地将友人的形象与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相融合,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致敬。

颈联“句如初日斯为美,曲是阳春和自迟”,进一步赞美了朱彦则的诗文之美。将友人的诗句比作“初日”,寓意其清新明亮,充满生机;将友人的曲调比作“阳春”,暗示其旋律优美,引人入胜。同时,“和自迟”也体现了友人创作时的深思熟虑与艺术追求。

尾联“咫尺端溪不谋面,与君俱有鬓边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近在咫尺却未能相见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这里的“端溪”可能是指友人所在之地,与诗人相隔不远,但“不谋面”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最后,“与君俱有鬓边丝”一句,以共同的老去为话题,加深了友情的深厚与时间的无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对友人朱彦则的赞美与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答朱彦则二首(其二)

民俗凋疲只愿闲,每飞符檄靖诸蛮。

著书名在千秋后,借箸功存五岭间。

绮里芝荣谁共采,盖公堂迥杳难攀。

何时邂逅嵩台月,卮酒相从一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姚上宁归潮阳

洗后高桐不染尘,小池西畔草如茵。

十旬积雨愁嘉客,两度离家愧主人。

龙剑飞潜原有数,马翁得失孰为真。

三年看尔冲天羽,万里抟风慰老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一)

一春飞电不停光,谁纵群阴共闭阳。

出谷野云笼树白,漫堤湖水入江长。

莺辞青帝啼犹湿,燕得晴天喜欲狂。

想到六如亭下路,屐泥封尽落花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二)

春来何处去何归,世上关心者亦稀。

老景渐知前路逼,新花应又一年违。

桥边激激催流水,塔外层层透落晖。

深羡使君闲此日,野人经月未开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