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二)

春来何处去何归,世上关心者亦稀。

老景渐知前路逼,新花应又一年违。

桥边激激催流水,塔外层层透落晖。

深羡使君闲此日,野人经月未开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首句“春来何处去何归”以疑问的形式,点出春天的短暂与不可挽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接着,“世上关心者亦稀”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能够真正关注春天离去的人并不多。

“老景渐知前路逼,新花应又一年违”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感叹岁月的无情,时光如白驹过隙,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自然界的新旧更替是永恒的主题,春天的离去预示着新生的到来,但这种循环往复对于个体而言,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遗憾。

“桥边激激催流水,塔外层层透落晖”描绘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流水的急促与阳光透过塔层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最后,“深羡使君闲此日,野人经月未开扉”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忙碌生活的反思。使君(官职名)的闲适与诗人长期闭门不出的状态形成对比,凸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三)

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四)

欲送归云不可寻,读君诗句费沈吟。

春无白日常疑浅,水到沧溟未是深。

野竹生来饶苦节,渚莲开后见同心。

最怜犀带桥头月,他夕分明照客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五)

菱花荇叶匝双湖,丽日曈曈百里铺。

羲驭久应回北陆,渑池休恨失东隅。

鹅群逸少非无帖,犊鼻相如别有垆。

一咏一觞聊自足,好留春鸟劝提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六)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