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道上

晚觉儒冠误,力耕已不任。

风云入书史,日月送烟林。

古来一日养,人子百年心。

清风满天下,欲栖无寸阴。

太息复太息,孤云生暮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晚年才意识到读书人的人生选择有误,体力劳动已经力不从心。
读书写字仿佛风云变幻,日月穿梭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
自古以来,一日的辛勤耕耘,只为子孙后代百年的心愿。
清风遍洒世间每个角落,但想要找个安身之处却无处可觅。
一次次叹息,孤独的云彩升起在傍晚的山峦上。

注释

儒冠:读书人的帽子,代指读书人身份。
任:胜任。
风云:比喻读书、写作的文思如风云般变化。
烟林:烟雾笼罩的树林,象征历史的深远。
一日养:一日的辛劳,引申为一生的付出。
人子:子女,这里泛指后代。
寸阴:极言时间短暂,形容难以找到安身之处。
太息:深深的叹息。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诗人孤独的心境。
暮岑:傍晚的山峰,寓示时光流逝和人生晚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春日里感慨时光易逝、身世无常的深沉情感。首句“晚觉儒冠误”表明诗人因为过于专注于学业而错过了青春年华,所谓“儒冠”乃指士人之顶戴;其二,“力耕已不任”则写出诗人体力衰退,无力再从事农业劳作。第三句“风云入书史”与第四句“日月送烟林”交织出一种历史长河中自然界变迁的情景,风云在书籍史册中留下痕迹,而时光则如同流水般带走了山林中的烟雾。

第五句“古来一日养,人子百年心”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与珍惜,每一天都是过去岁月中难以重复的一瞬间,而每个人内心却承载着长达百年的情感。六七两句“清风满天下,欲栖无寸阴”写出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但又感到自身无法真正摆脱世俗羁绊,如同鸟儿想要栖息却找不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末了两句“太息复太息,孤云生暮岑”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叹息与孤独感受。太息,意味着极度的悲凉与无奈;而“孤云生暮岑”,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对着空中飘泊的孤独云朵发出感慨,似乎只有那片云才能理解他内心的寂寞和忧伤。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的渺小与孤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8)

利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予与子寔避盗同走崆峒予以其年十一月归侍金川踰月而子实走豫章阅三载子实携婉妹归梅川道经旴予自金川侍亲归会之酒酣作是诗以饯别壬辰十一月二十七日

闻君归梅水,经我凤凰山。

走马来相会,匆匆具杯盘。

君行今已反,我归梦尚寒。

回首旧游处,白骨犹荒烟。

昔年崆峒别,心已死生看。

今日寒林霜,收悲暂欣欢。

善还已不期,恶别似不难。

世事未可极,临分更盘桓。

形式: 古风

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联和康乐三谷诗句奇格老追遗韵千年间因难见巧玉叠琼重殆非窘才者所宜逐响矣不鉴芜庸欲藉手以窃风斲之诲辄依韵为四章因承教二丈(其一)

谢游半天下,晚岁来兹山。

平生未识见,惊此红玉泉。

散珠流芳词,策琼想遗贤。

上探霞生岩,下历云度阡。

名存有瑶刻,事往如金烟。

世有好奇士,剪茨阐绳筌。

希此红泉名,欲作疑信传。

胜境会即是,何必户牖前。

洗耳天河边,听之流潺湲。

语发谤已兆,况复然不然。

形式: 古风

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联和康乐三谷诗句奇格老追遗韵千年间因难见巧玉叠琼重殆非窘才者所宜逐响矣不鉴芜庸欲藉手以窃风斲之诲辄依韵为四章因承教二丈(其二)

先生学者师,文笔峭如山。

有时骋奇怪,倒引天上泉。

达观古有作,奇探今孰贤。

我亦颇自好,种芝东南阡。

笑倚岩间月,冷歌松下烟。

陆耘秀新插,水捕排旧筌。

闻师有紫书,愿启黄笈传。

三月下汝江,支离拜师前。

归来凤冈上,藉兰漱潺湲。

服师双麟芝,至今腹果然。

形式: 古风

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联和康乐三谷诗句奇格老追遗韵千年间因难见巧玉叠琼重殆非窘才者所宜逐响矣不鉴芜庸欲藉手以窃风斲之诲辄依韵为四章因承教二丈(其三)

吾闻烟霞外,粤有天桂山。

其中多仙子,傲睨游乳泉。

三仇久已绝,七试嗟独贤。

愿持琅玕树,种之琼瑶阡。

从此仙子游,上下陵祥烟。

羽玄师华存,灵变师道筌。

涌龙出宝台,绍彼真一传。

肯如幽求痴,仙景愕不前。

亦不画肉芝,平地生潺湲。

所求圣胎凝,视世蝉蜕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