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过的《叶守奉诏祠神霄二首》其一,描绘了帝王对贤士的敬重与礼遇,以及祭祀神霄时的神圣氛围。
首句“帝子闵下士”,以“帝子”比喻帝王,表达了帝王对贤才的怜悯与重视。“狩临千柱宫”,“狩”字形象地描绘了帝王巡视或祭拜的场景,“千柱宫”则暗示了宫殿的宏伟与庄严。
接下来的“来如月照夜,去若电扫空”,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帝王的来去,月光照夜象征着帝王的到来带来光明与希望,电扫空则表现了帝王离去后留下的宁静与空灵。
“馨香荐明德,降嘏初无穷”,描述了祭祀时的香气与美德的献祭,以及神灵的恩赐源源不断,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
“灵光每下烛,陋彼斋房中”,通过对比,强调了神灵的光辉与祭祀场所的简陋,进一步突出了神灵的崇高与祭祀的庄重。
“大道含一气,地天本相通”,揭示了宇宙间的和谐与统一,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精诚贯白日,阊阖来清风”,形容了真诚的心意能穿透日光,引来了清风,象征着高尚品德的力量与影响。
“俾尔仁寿域,不宰造物功”,表达了希望被祭祀者能获得长寿与福祉,同时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作用,而非人为操控。
最后,“眷言蘋藻微,报施良已丰”,以细微的蘋藻象征祭祀的简单与朴素,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回报却极为丰富,体现了对祭祀仪式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帝王对贤士的尊崇、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顺应,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