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王知县赏春不与以诗见赠

仙陬翠观尽繁英,朱白相兼照眼明。

池浸岚光生晚碧,鸟惊人语断春声。

谈谐遽喜开怀久,骪骳终惭走笔成。

佳致可能陶靖节,庭柯斜眄独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仙境中的绿色景观充满了各种花朵,红白相间,明亮耀眼。
湖水倒映着山岚的光泽,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碧绿,鸟儿的叫声打断了春天的宁静。
愉快的交谈让我心情畅快,遗憾的是无法用优美的文字完全表达。
美好的景色让我仿佛回到了陶渊明的世界,我凝视着庭院的树木,沉浸在忘我的情感中。

注释

仙陬:仙境。
翠观:绿色的景观。
繁英:各种花朵。
朱白:红色和白色。
岚光:山岚的光泽。
晚碧:傍晚的碧绿。
鸟惊:鸟儿受惊。
春声:春天的声音。
谈谐:愉快的交谈。
开怀:心情畅快。
骪骳:笨拙,不流畅。
走笔:快速书写。
陶靖节:陶渊明。
庭柯:庭院的树木。
斜眄:斜视,凝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奉酬王知县赏春不与以诗见赠》。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王知县赏春邀请的回应和感激之情。

首句“仙陬翠观尽繁英”描绘了春天满眼的繁花似锦,仿佛仙境般美丽,翠绿的景观中花朵盛开,色彩斑斓,令人眼前一亮。“朱白相兼照眼明”进一步强调了花色的鲜明对比,红白相间,犹如明镜照人心。

“池浸岚光生晚碧”写池塘倒映着傍晚的山岚,呈现出一片深沉的绿色,增添了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鸟惊人语断春声”通过鸟儿的鸣叫打断了春日的寂静,生动地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谈谐遽喜开怀久”表达了诗人与王知县交谈甚欢,心情愉快,畅谈许久。“骪骳终惭走笔成”则流露出诗人虽然才思敏捷,但面对美景仍感自愧不如,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出心中的赞赏。

最后两句“佳致可能陶靖节,庭柯斜眄独忘情”借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说自己在欣赏这美妙的春景时,甚至忘记了自我,如同陶渊明那样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春景的深深喜爱和忘我之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既赞美了春天的景色,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宝月法喜堂

少悟浮图法,因传法喜名。

于人无厚薄,知己尽豪英。

药舍朝炉暖,棋窗夜烛明。

性怀元自得,未用厌逢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庚子上元即事

老去年华只自惊,又逢佳节向山城。

春临半夜寒犹重,月到中天色更清。

上客风流连宿醉,游人歌调得新声。

遥思凤阙行时令,红伞朱栏万烛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杪秋湖上

旧暑侵凉已分销,萧疏丹树见斜桥。

千千露竹全潇洒,一一风蝉共寂寥。

菰米熟汀来客燕,芡丝分水避归桡。

月魂未上东城角,谁向东城与下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杭州访吉祥璘上人追感苏才翁同赏牡丹

曾乘春饮绕花畦,花底馀香入燕泥。

剪处佳人传烛下,归时明月到云西。

重来草树惊秋色,零落交朋感旧题。

若使他年逢胜赏,一觞知复共谁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