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

东风吹草色,空使客蹉跎。

不设太平险,更应游子多。

几伤行处泪,一曲醉中歌。

尽向青门外,东随渭水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春风吹绿了草地,却让游子虚度时光。
若非世间太平无碍,或许归家的游子会更多。
行走在外,屡屡伤心落泪,偶尔醉中高歌一曲。
一切都在青门之外流逝,向东随着渭水的波浪远去。

注释

东风:春风。
吹:吹拂。
草色:草地的绿色。
空使:徒然使得。
客:游子,旅客。
蹉跎:光阴虚度,浪费时间。
不设:如果不是。
太平险:世道太平,没有艰难险阻。
更应:应该更加。
游子多:游子众多,归家的人多。
几伤:多次伤害,屡次感伤。
行处:行走之处,旅途中。
泪:眼泪。
一曲:一首歌曲。
醉中歌:酒醉时所唱之歌。
尽向:都向着,全部往。
青门外:长安城东青门之外,代指离别之地。
东随:向东随着。
渭水波:渭河的水流波浪,此处象征流逝的时间和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远方游子的关切。诗人通过东风吹拂草色的景象,表达了对远行者的不舍和担忧。"空使客蹉跎"一句,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惆怅,仿佛东风本应带来温暖,却只徒增旅人的孤独与迷茫。

接着的"不设太平险,更应游子多"则是诗人对现实中的不平之事的感慨。太平本指安宁和平的世界,但在这里却被用作比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而"更应游子多"一句,则似乎在呼吁更多的人应该走出去追寻自己的道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几伤行处泪,一曲醉中歌"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行走之间,不禁有所触动,潸然泪下;而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唱起了歌来,或许是在用歌声来抒发自己无法言说的哀愁。

最后两句"尽向青门外,东随渭水波"则是诗人情感的最终归宿。"青门外"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远方或边疆,而"东随渭水波"则是在表达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态,或许也是一种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远方游子的牵挂,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路傍草

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

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

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

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褒中即事

风吹残雨歇,云去有烟霞。

南浦足游女,绿蘋应发花。

远钟当半夜,明月入千家。

不作故乡梦,始知京洛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华山麻处士所居

贵贱各扰扰,皆逢朝市间。

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

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

西风寂寥地,唯我坐忘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王道士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

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