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
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高楼之上举行的夜宴,时间设定在季秋。开篇“峡险江惊急”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宴会所在地的險峻景色和江水的迅猛流动,营造出一种激越而又紧张的氛围。随后的“楼高月迥明”则转换了视角,从高楼上仰望夜空中的明月,给人以宁静与辽阔之感。
接下来的“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宴会本是欢聚的场合,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不舍,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意更显深长。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继续描绘夜空中的星辰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将时间推进到秋季,又通过具体的地名——黄姑渚、白帝城,增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
最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则转向宴会中的一位老者,因为饮酒过量而感到不适,但依然 坚坐观赏着周围的景象,或许是对生活的无奈,也或许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
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