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楼闲望书怀

郡城楼阁绕江滨,风物清秋入望频。

铜鼓祭龙云塞庙,芦花飘市雪黏人。

莲披净沼群香散,鹭点寒烟玉片新。

归去杜陵池馆在,且将朝服拂埃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郡城的楼阁依江而建,秋天的景色清新,常常吸引目光。
铜鼓声中,人们祭祀龙神于云雾缭绕的庙宇,芦花飞舞如雪花粘在行人身上。
洁净的池塘边,莲花盛开,香气四溢,白鹭点缀在寒冷的炊烟中,宛如玉片般清新。
回到杜陵的池馆,虽然衣裳蒙尘,我还是想先整理好朝服。

注释

郡城:指某个州或县的首府。
楼阁:高大的建筑物。
江滨:江边。
风物: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清秋:秋季的清爽天气。
铜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祭龙:对龙的祭祀活动。
云塞庙:云雾缭绕的庙宇。
芦花:芦苇的花。
飘市:在市场上飘落。
雪黏人:形容芦花像雪一样轻盈地粘在人身上。
莲:莲花。
净沼:清澈的池塘。
群香:各种香味。
鹭点:鹭鸟点缀。
寒烟:冷清的炊烟。
玉片:比喻洁白如玉的景象。
杜陵:古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池馆:池塘和馆舍。
朝服:正式的官服。
埃尘:灰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滨 郡城楼阁的风景画卷。开篇“郡城楼阁绕江滨,风物清秋入望频”两句,以宏伟的视角展示了楼阁与江水交织的美丽图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频繁眺望中的静谧氛围。

接下来的“铜鼓祭龙云塞庙,芦花飘市雪黏人”两句,则通过对祭祀活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神秘而又生动的画面。铜鼓声在云间回荡,祭龙的场景渲染了古代的一种信仰与仪式;而芦花随风飘散,如同雪花般覆盖着街道和人群,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洁净与和谐。

“莲披净沼群香散,鹭点寒烟玉片新”两句,更是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水乡的宁静美景。莲花在池塘中开放,散发出阵阵花香;而远处的鹭鸶则在薄雾中飞翔,其身影宛如玉片般纯洁新鲜。

最后,“归去杜陵池馆在,且将朝服拂埃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到故地杜陵,旧时的池馆依然存在,而他则准备整理朝服,抚摸那些积满尘埃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阳感怀(其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偶有下殇因而自遣

彭寿殇龄共两空,幻泡缘影梦魂中。

缺圆宿会长如月,飘忽浮生疾似风。

修短百年先后定,贤愚千古是非同。

南柯太守知人意,休问陶陶塞上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滑州文秀大师

分飞屈指十三年,菡萏峰前别社莲。

薄宦偶然来左蜀,孤云何事在南燕。

一封瑶简音初达,两处金沙色共圆。

珍重汤休惠佳句,郡斋吟久不成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简竖儒

蹄涔岂信有沧浪,萤火何堪并太阳。

渊奥未曾探禹穴,矜誇便拟越丘墙。

小巫神气终须怯,下里音声必不长。

近日冰壶多晦昧,虎皮羊质也观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