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刘彝学士挽诗》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是对刘彝学士的深切悼念与缅怀。诗中提到的“四君子”和“五经师”,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常用来赞誉学问渊博、德行高尚之人。然而,诗中却以“独以功名误,空思俎豆为”表达了对刘彝学士未能在官场功成名就的遗憾,以及对未能实现其鸿鹄之志的惋惜。
“不成宣室召,长负雁门期”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刘彝学士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错失了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的机会,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或对边疆(雁门关)的向往,但最终未能如愿。
最后,“赖有铭泉室,千秋无愧词”则表达了对刘彝学士虽在世时未能实现所有理想,但在死后,其功绩与品德将被铭记于心,千秋万代无愧于世。这既是对逝者的安慰,也是对其高尚人格和卓越贡献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刘彝学士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