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仙翁

仙翁已得道,混迹寻岩泉。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绀发丝并致,龆容花共妍。

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

几见桑海变,莫知龟鹤年。

所憩九清外,所游五岳巅。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每嗟人世人,役役如狂颠。

孰能脱羁鞅,尽遭名利牵。

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惟余负忧谴,憔悴湓江壖。

衰鬓忽霜白,愁肠如火煎。

羁旅坐多感,裴回私自怜。

晴眺五老峰,玉洞多神仙。

何当悯湮厄,授道安虚孱。

我师惠然来,论道穷重玄。

浩荡八溟阔,志泰心超然。

形骸既无束,得丧亦都捐。

岂识椿菌异,那知鹏鴳悬。

丹华既相付,促景定当延。

玄功曷可报,感极惟勤拳。

霓旌不肯驻,又归武夷川。

语罢倏然别,孤鹤升遥天。

赋诗叙明德,永续步虚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仙人已经得道,隐居在山岩泉水之间。
肌肤如冰雪般洁净,衣饰如云霞般鲜艳。
黑发如丝,面容如花朵般美丽。
双目炯炯有神,行走如凌空而行。
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不知他的寿命有多长。
他憩息在九重天之外,游历在五岳之巅。
与古代的神仙为伴,松乔这样的高人也难以相比。
常感叹世人忙碌于名利,如同疯狂颠倒。
谁能摆脱束缚,不被名利所牵绊。
容貌随着岁月改变,精神随着时光流逝。
只有我身负忧虑,憔悴在湓江边。
白发忽然如霜,愁肠如火煎熬。
漂泊在外,感慨良多,独自徘徊,自怜自艾。
晴日远望五老峰,那里多有神仙居住。
何时能怜悯我的困厄,传授我修道以安身。
师父您惠然降临,谈论道义深入玄奥。
胸怀宽广如八海,志向宏大,心境超然。
身体不受束缚,得失皆可放下。
哪里会懂得寿命长短的差异,又怎能知道鹏鸟和燕雀的悬殊。
您已传授我仙草,必定能延长寿命。
如何回报您的玄妙功法,唯有感激不尽。
仙驾不愿停留,又返回武夷山川。
告别瞬间,孤鹤升向遥远的天空。
赋诗赞颂您的美德,延续步虚的道教诗篇。

注释

仙翁:指得道的仙人。
混迹:隐藏行踪,与世隔绝。
岩泉:山间的泉水,象征隐居之地。
绀发:深青色的头发,形容年轻。
龆容:形容年轻的容颜。
方瞳:古人认为仙人的眼睛是方形的。
非烟:形容行走如凌空,超凡脱俗。
桑海变:比喻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龟鹤年:龟鹤长寿,代指长寿。
九清:道教称天地间的九层清气。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轩昊:古代神话中的黄帝和颛顼,都是古代的神仙。
松乔: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赤松子和王乔。
羁鞅:束缚,比喻世俗的牵累。
湓江: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条江。
湮厄:困苦,灾难。
重玄:道教术语,指道的深远玄妙之处。
霓旌:神话中仙人的旗帜,由虹霓构成。
武夷川:武夷山的河流,武夷山是道教名山。
步虚:道教诗歌的一种,描述神仙腾云驾雾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得道高人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通过对其外貌、行为和精神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那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每一个字眼都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仙翁已得道,混迹寻岩泉。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仙翁超凡脱俗的境界,他的踪迹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这里通过对仙翁外貌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纯洁和美好,不染尘埃,与天地同寿的意境。

绀发丝并致,龆容花共妍。这两句更进一步烘托了仙翁的超凡气质,那种不食人间烟火、与自然万物共生长的神仙形象,是诗人心目中理想之所在。

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仙翁的眼神和步态,都透露出一种超越凡尘的从容与自如,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敬仰。

几见桑海变,莫知龟鹤年。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仙翁长寿不老、变化无常的一种感慨和赞叹,桑海变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而龟鹤之年,则象征着长生不老。

所憩九清外,所游五岳巅。仙翁的生活领域超越了凡人的认知,他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历,这种境界是诗人向往的理想状态。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这两句通过对仙翁过往经历和现在处境的描写,强化了他与众不同的神秘感和崇高地位。

每嗟人世人,役役如狂颠。诗人在这里发出感慨,凡人的生命短暂且充满了无尽的烦恼,而仙翁却能超脱这些,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孰能脱羁鞅,尽遭名利牵。这两句是对普通人被名利束缚、难以自拔的一种哀叹,同时也是对仙翁能够脱离世俗羁绊的赞美。

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诗中的人物形象与自然界相融合,他的容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而他的精神则如同光阴一般,悠长且深远。

惟余负忧谴,憔悴湓江壖。这两句是诗人对仙翁仍然保有一份忧虑和孤独感的一种理解,即便是得道之人,也不免有着自己的忧愁和寂寞。

衰鬓忽霜白,愁肠如火煎。这里描写了仙翁虽然外表看似年轻,但实则已经历经沧桑,鬓发早已斑斑,而内心的忧愁却如同炽热的火焰一般。

羁旅坐多感,裴回私自怜。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仙翁在山中隐居的生活感到同情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份超脱尘世的生活有一种向往。

晴眺五老峰,玉洞多神仙。这里描绘了一番仙境图景,那里有着清幽的山峰和美丽的洞府,是神仙们栖居的地方。

何当悯湮厄,授道安虚孱。这两句是诗人对于能够遇见仙翁,并从其那里得到指导的一种期盼和渴望。

我师惠然来,论道穷重玄。这里的“惠然”应指的是仙翁,他以一种平和、慈祥的态度来到,与诗人探讨深奥的道理。

浩荡八溟阔,志泰心超然。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与仙翁之间精神上的交流,那种广阔无垠的心灵境界,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形骸既无束,得丧亦都捐。仙翁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对于世间的一切名利和荣辱都不再有所执着。

岂识椿菌异,那知鹏鴳悬。这两句是对仙翁是否能理解他人的困惑和向往的一种疑问,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那份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有一种难以企及的敬仰。

丹华既相付,促景定当延。这里的“丹华”可能指的是道家的修炼之物,也有可能是对仙翁的一种称呼,诗中表达了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精神交流和指导。

玄功曷可报,感极惟勤拳。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仙翁的教诲和帮助表示深深的感激,并发誓愿意继续努力修炼,以报答这份恩德。

霓旌不肯驻,又归武夷川。这里描写了仙翁不愿久留于世,准备返回他隐居的地方——武夷山。

语罢倏然别,孤鹤升遥天。这两句是对仙翁离去的一种叙述,那种超脱尘世的孤独和高洁,是诗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赋诗叙明德,永续步虚篇。最后,诗人表示将通过诗歌来传颂仙翁的美德,并希望能够长久地追随那份精神上的指导和启迪。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处士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不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形式: 古风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莫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隅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形式: 古风

送幼史

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

故里干戈地,行人风雪途。

此时与尔别,江畔立踟蹰。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吕漳州

今朝一壶酒,言送漳州牧。

半自要闲游,爱花怜草绿。

花前下鞍马,草上携丝竹。

行客饮数杯,主人歌一曲。

端居惜风景,屡出劳僮仆。

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