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六贞固二首(其一)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

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烽火从回中传递,边塞上追赶敌人的军队开始行动。
此时边境寒冷,登上陇地让人思念远方的君子。
向东遥望京城,只见南山被云雾缭绕。

注释

烽火: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烟火信号。
追兵:追赶敌军的人马。
边朔:边疆的北部地区。
君子:这里指有品德、才德的人,常用于对高尚人士的尊称。
东顾:向东看。
汉京:汉朝的京城,这里可能特指长安。
南山:指靠近京城的南山,可能是代称。
云雾:形容山中的迷蒙景象。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边塞之思的诗作,通过对比和对景生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频仍、烽烟四起的边疆图景,通过“回中”和“塞上”的设定,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动荡感,反映了诗人对战乱之苦的深刻体验。

"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 这两句则转入了一种凄清而淡远的情怀。诗人在严寒中登上高处,心中却是对故人的思念,通过“君子”一词,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敬仰与牵挂。

"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深远的眺望和怀想。诗人面向东方遥望着遥远的都城,同时眼前却是迷离的云雾,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战争氛围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特有的忧国忡民之情。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赠赵六贞固二首(其二)

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

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

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

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

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

舒可弥宇宙,揽之不盈拳。

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

良宝委短褐,闲琴独婵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奕奕车骑,粲粲都人。连帷竞野,袨服缛津。

青郊树密,翠渚萍新。今我不乐,含意□申。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庆云章

昆崙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形式: 四言诗

瑕瑜不相掩

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

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