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干老眼眩生花,自是诗人醉墨斜。
从此绛州烟水窟,竹篱茅舍子真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石的作品,名为《永兄作灵照寺墨梅两纸殊佳仍书二绝其上以为饷次韵谢之(其二)》。从这短短八个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人的敬佩以及对诗画艺术的深厚情感。
“不干老眼眩生花”一句,描绘了诗人李石对于朋友永兄笔下的墨梅作品感到如醉如痴,仿佛连老眼都被这诗意画境所震撼,变得昏花欲睡一般。这里的“不干”二字,意味着超脱尘世,而“老眼眩生花”,则是形容艺术作品的魅力,可以使人如痴如醉。
“自是诗人醉墨斜”一句,则直接点出了永兄不仅画技高超,而且其内心充满了文学与书法的韵味。这里的“自是”,表明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实,而“醉墨斜”,则形容诗人的笔触之醉人,墨香四溢,是对艺术家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素养的赞美。
接下来的“从此绛州烟水窟”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神秘的自然环境。这里的“从此”,意味着诗人在永兄墨梅画作中找到了灵感和心灵的栖息之所,而“绛州烟水窟”,则是对空间环境的一种美妙描绘,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竹篱茅舍子真家”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永兄不仅在艺术上,而且在生活态度上的认同和向往。这里的“竹篱茅舍”,形容的是一个简朴而又清雅的居所,而“子真家”,则是对朋友及其家风的一种肯定,意味着诗人视永兄为真正的艺术之家。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石对友人的深切赞赏,也通过其精美的语言和意境展现出了宋代文人对于书画艺术与自然生活的追求。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白鹿山头一望平,归来衣袂作风馨。
庭萱岩桂方争秀,总入观音净水瓶。
香茗粗蔬肯破悭,相公日食万羊山。
夫君何厚神何薄,自取悬鹑一水间。
群儿綵胜竞芳菲,我向新年补旧衣。
五十九年蘧伯玉,不知谁是更谁非。
青菜青丝白玉盘,西湖回首忆临安。
竹篱茅舍逢春日,乐得梅花带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