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送张仲举至秦邮驿是夕邵文卿置酒云峰台望月二首(其二)

云峰台上今宵月,奇绝平生此一行。

天水光摇秋万顷,星河凉转夜三更。

谪仙被酒骑鲸去,游女吹箫学凤鸣。

明发星槎上河汉,定传诗话到蓬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今晚的月光照亮云峰台,这是我一生中最为奇特的经历。
秋天的天水泛起万顷波光,银河在深夜的转变中带来阵阵凉意。
被贬的仙人借酒驾驭鲸鱼离去,女子吹箫模仿凤凰的鸣叫。
明天拂晓,我将乘坐星槎驶向天河,定会把这段诗意流传到仙境蓬瀛。

注释

云峰台:地名,可能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上的平台。
谪仙:指被贬谪的仙人,如李白这样的文学形象。
星槎:古代神话中的星船,用来遨游太空。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岛,象征着遥远而神秘的仙境。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八月十六日送张仲举至秦邮驿是夕邵文卿置酒云峰台望月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的壮丽景象。首句“云峰台上今宵月”点出地点与时间,月色在云峰台上显得格外明亮,为全诗奠定了静谧而神秘的基调。"奇绝平生此一行"表达了诗人对此次赏月经历的惊叹和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天水光摇秋万顷,星河凉转夜三更”,通过描绘广阔的天水相连的秋夜景色,以及银河流转的深夜,展现了月夜的广阔无垠和深邃清凉。诗人运用“万顷”和“三更”这些宏大和时间感强烈的词语,强化了画面的壮丽和时间的流逝。

“谪仙被酒骑鲸去,游女吹箫学凤鸣”借用了李白的“谪仙”形象,以及仙女吹箫的神话传说,增添了浪漫和奇幻色彩,使得月夜更加富有诗意。诗人想象着月夜中的超凡景象,仿佛能看到醉酒的仙人乘鲸而去,仙女模仿凤凰的鸣叫,增添了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明发星槎上河汉,定传诗话到蓬瀛”,诗人期待着次日清晨乘坐星槎(神话中的仙舟)直上银河,将今晚的月夜美景和诗情画意流传到仙境蓬瀛,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和对文学创作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542)

成廷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字:原常
  • 籍贯:元芜城

相关古诗词

饮濡须守子衡君宅

客子东来向西楚,河流兀兀舞轻舠。

雪消巢县青山出,雨后焦湖春水高。

赖有使君持玉节,未须故旧问绨袍。

眼中贺监文章伯,又使时人见凤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环碧斋

面面溪光护石苔,轩墀无复有尘埃。

月涵虚白浮秋去,水泛空青入座来。

渔钓儿孙多质朴,啸歌鸥鹭不惊猜。

我家亦住沧江曲,千个筼筜绕舍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水龙吟

倚阑遥见江南,狒狸前度愁风雨。

英雄安在,龙颠虎倒,空悲朝露。

落日荒宫,北风过雁,柰何踌伫。

见行人指点,战场犹说,三城下,西州路。

有客登高长啸,访诸君、旧游无处。

麒麟何物,累累谁者,消沉千古。

北海人豪,骆驼坡下,而今黄土。

算无过何逊风流,便拟赋,官梅去。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

举头南极星明,五云飘作天花雨。

龟游莲叶,鹤栖松顶,□□□露。

阿母瑶池,琼花新好,正逢初度。

对碧梧翠竹,黄庭读罢,更细味,全生处。

二十四番花信,待持入薰风旧谱。

琴鸣瑟和,兰清玉暖,云翩彩舞。

身在箫台,月明风细,犹闻笑语。

想胡麻饭熟,只应流出,向桃源路。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