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杨林晚望

山头日白气荒迷,旷望沟塍尽大堤。

马过一风抬路去,春归七日办花齐。

衣冠蒙部新年里,烟树嵩明小海西。

莫问旧时翻震事,万头赤子烂如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而略带荒凉的山景图。首句“山头日白气荒迷”以日光与白气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山头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增添了几分迷离感。接着,“旷望沟塍尽大堤”则将视线拉远,展现出广阔的视野和人工开垦的痕迹,大堤横亘其间,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也暗示了土地的广阔与丰饶。

“马过一风抬路去”一句,通过马匹行进时带起的微风,生动地描绘了动态的场景,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春归七日办花齐”则以春回大地、花开满枝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复苏和自然循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衣冠蒙部新年里,烟树嵩明小海西”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人物活动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展现了人们在新年之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地域的辽阔与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莫问旧时翻震事,万头赤子烂如泥”一句,以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口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壮阔,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望昆明

昆池一望渺烟波,叹息虫沙百战过。

七姓气销明传沐,九真云拥汉山河。

苍苍楢木鸟盘路,黯黯阿奴吐噜歌。

金影碧仪消荡尽,太平春事荷锄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归化寺看山茶

小花团团火齐珠,大花轩轩红盘盂。

高花烧天天为枯,低花照地地为朱。

丹霞大帝御花国,气象想见唐与虞。

沐日浴月烂百宝,春风冲瀜元气粗。

荡荡海天照金碧,山门桧柏排千夫。

我来看花适正月,更有小妹相携扶。

眼迷不认一切佛,兴热欲返巢经庐。

口谈树高向母赞,指形花大为母娱。

但恐此景未亲见,卤莽而言终谓诬。

题花要令现纸上,正为此花天下无,吁嗟此花天下无。

形式: 古风

过紫云庵看梅

云南梅花不值钱,成林乃在紫云庵。

暮到滇城朝即深,美人在林真不谙。

当关一枝兀放入,鹊不及报呼之三。

簪斜鬟坠尽惊起,乍见情疏如有惭。

同是粗服乱头性,气味一亲神已酣。

兴浓不觉对花叹,我本无事须来南。

止为君等挂人意,不一粗省心不甘。

句留计止十日事,看山愿了回归骖。

路长人老那再到,便此舍去情何堪。

明须更谒老梅祖,愁心先过黑龙潭。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

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

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

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

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

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