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寺看山茶

小花团团火齐珠,大花轩轩红盘盂。

高花烧天天为枯,低花照地地为朱。

丹霞大帝御花国,气象想见唐与虞。

沐日浴月烂百宝,春风冲瀜元气粗。

荡荡海天照金碧,山门桧柏排千夫。

我来看花适正月,更有小妹相携扶。

眼迷不认一切佛,兴热欲返巢经庐。

口谈树高向母赞,指形花大为母娱。

但恐此景未亲见,卤莽而言终谓诬。

题花要令现纸上,正为此花天下无,吁嗟此花天下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归化寺看山茶》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描绘了他在归化寺观赏山茶花的情景。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茶花的美丽与壮观。

首句“小花团团火齐珠,大花轩轩红盘盂”以“火齐珠”和“红盘盂”来形容山茶花的小花和大花,形象地展示了花朵的形态和色彩。接着,“高花烧天天为枯,低花照地地为朱”进一步描绘了山茶花在不同高度的壮丽景象,高处的花朵仿佛燃烧着天空,低处的花朵则照亮大地,形成鲜明对比。

“丹霞大帝御花国,气象想见唐与虞”一句,将山茶花的美景比作丹霞大帝统治下的花国,想象中充满了古朴与庄严的气息。接下来,“沐日浴月烂百宝,春风冲瀜元气粗”则通过日月的光辉和春风的吹拂,强调了山茶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璀璨与生机。

“荡荡海天照金碧,山门桧柏排千夫”描绘了山茶花映照在广阔的海天之间,如同金碧辉煌的画卷,而山门前排列的桧柏则增添了庄重的氛围。最后,“我来看花适正月,更有小妹相携扶”点明了观赏的时间和陪伴的人,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整首诗通过对山茶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通过“口谈树高向母赞,指形花大为母娱”这一细节,更体现了诗人与家人的温馨互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动人。结尾“但恐此景未亲见,卤莽而言终谓诬”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眼目睹如此美景的遗憾,以及对描述可能不够准确的自谦,最后“题花要令现纸上,正为此花天下无,吁嗟此花天下无”则再次强调了山茶花的独特与珍贵,表达了对这种美丽之花的深深敬仰和赞叹。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过紫云庵看梅

云南梅花不值钱,成林乃在紫云庵。

暮到滇城朝即深,美人在林真不谙。

当关一枝兀放入,鹊不及报呼之三。

簪斜鬟坠尽惊起,乍见情疏如有惭。

同是粗服乱头性,气味一亲神已酣。

兴浓不觉对花叹,我本无事须来南。

止为君等挂人意,不一粗省心不甘。

句留计止十日事,看山愿了回归骖。

路长人老那再到,便此舍去情何堪。

明须更谒老梅祖,愁心先过黑龙潭。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

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

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

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

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

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

形式: 古风

汎昆明池至近华浦大观楼

云南正月半,杨柳青满湖。

浮舟出郡郭,逌然如画图。

汪汪千顷波,晴沙畅平铺。

和风弄舞燕,微澜漾浮凫。

赤脚两桨女,妙称樗散徒。

踏舷唱小梅,浩气淩八区。

沐氏旧西园,宛在似篷壶。

早树发初绿,粉墙明精庐。

诸渔集门曲,幽清无鸟呼。

何人构层楼,倒映水府居。

凭阑纵周眺,心目乃以舒。

群山从北来,柘城烟有无。

九十九水窦,足锸十万夫。

夕阳转西山,岩观正模糊。

何处昆阳州,风帆尽南趋。

俯仰一杯酒,襟怀千载馀。

霸业垂扫尽,苍茫留此潴。

海风送黄鹤,思便朝清都。

弟妹各牵衣,白云不可呼。

长啸动归桡,月上东城隅。

形式: 古风

二月初八日携舅家弟妹重上大观楼

才知天以病句留,要令重来登此楼。

明日板桥镫影下,海天如梦水悠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