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七)万杉寺

大超手植万杉,默然不辩圣凡。

何必元圭说法,山神示迹东岩。

形式: 六言诗 押[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董邦达笔下西江胜迹中的万杉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大超手植万杉”,开篇即以“大超”这一虚构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位高人亲手种植万棵松杉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植树者的辛勤与决心,也暗喻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默然不辩圣凡”,接着描述了这些松杉在岁月的洗礼下,静静地矗立着,不言不语,仿佛超脱了世间的一切纷扰,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默然”的状态,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何必元圭说法”,诗人在此引用佛教中佛陀说法的故事,以“元圭”代指佛陀,意在强调自然界的万物自有一番深意和智慧,无需人为的解释或教导。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宗教哲学相融合,表达了对自然界内在智慧的崇敬。

“山神示迹东岩”,最后点明了地点——东岩,暗示山神在此留下了某种痕迹或启示。这不仅是对万杉寺地理位置的描述,更蕴含了神秘而神圣的意味,让人联想到自然与神灵之间的某种联系,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杉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学思考的融合,表达了对和谐共生、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八)三峡涧

水石相遭遌,奇变不可穷。

拟展蜀江看,瞿塘是异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九)栖贤寺

李渤读书处,今为释氏居。

栖贤存故号,无圣演新书。

珍重昌黎辈,排斥定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十)白鹿洞

奥区五老峰之阳,仲季偕隐潜德光。

厥有白鹿性驯良,膻芗名胜爰始唐。

后来朱子守南康,葺治书院开讲堂。

五教四事规制详,溪名贯道水洋洋。

上溯洙泗其源长,兴贤淑世予心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十一)东林寺

白莲当日名社,青山万古留姿。

翻经欲修净业,落谛已涉有为。

灵运肃然伏意,渊明忽尔攒眉。

惟有岩花溪树,识得三笑如斯。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