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题陈汝朝百鹭画卷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

不趁白鸥游海上,静看鱼忙。应笑我凄凉。

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

花底鹓行无认处,却对秋塘。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张炎的《浪淘沙令·题陈汝朝百鹭画卷》,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借景抒怀的作品。

开篇“玉立水云乡”即设定了一种清冷、空旷的意境。水边的玉立,水上的云乡,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紧接着的“尔我相忘”,则是对远方亲友的一种无奈和深情表达。

接下来的“披离寒羽庇风霜”中,“披离”一词,既有摆动、展开之意,也暗含着离别的哀愁。这里的“寒羽”,可以理解为秋天的鹤或是其他候鸟,它们也在经历寒冷的季节,而“庇风霜”则形象地描绘出它们如何抵御严寒和凛冽之风。

而“不趁白鸥游海上,静看鱼忙”一句,则是对比之中表现出词人自己的心境。白鸥在海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与那些忙碌的鱼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不趁”,表达了词人对于那种自由生涯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为力的感慨。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一句,则是词人自嘲,觉得自己这种凄凉的情怀,实在是值得人们一笑。而“犹将孤影侣斜阳”则表达了词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夕阳的依恋。

最后,“花底鹓行无认处,却对秋塘”这句,则是用一个具体景象来强化前面的情感。在花丛中行走的鹓鸟,它们似乎找不到栖息之地,这种迷茫和失措,与词人自身的心境不谋而合。而“却对秋塘”,则是在这种心绪交织中,词人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那寂静的秋水旁。

总体来看,这首《浪淘沙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巧妙比喻,深化了诗人游子思乡、孤独凄凉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秋江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

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

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

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烛影摇红

舟舣鸥波,访邻寻里愁都散。

老来犹似柳风流,先露看花眼。闲把花枝试拣。

笑盈盈,和香待剪。也应回首,紫曲门荒,当年游惯。

箫鼓黄昏,动人心处情无限。

锦街不甚月明多,早已骄尘满。才过风柔夜暖。

渐迤逦、芳程递趱。向西湖去,那里人家,依然莺燕。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隔窗闻歌

闲苑深迷,趁香随粉都行遍。

隔窗花气暖扶春,只许莺莺占。烛焰晴烘醉脸。

想东邻、偷窥笑眼。欲寻无处,暗掐新声,银屏斜掩。

一片云闲,那知顾曲周郎怨。

看花犹自未分明,毕竟何时见。已信仙缘较浅。

谩凝思、风帘倒卷。出门一笑,月落江横,数峰天远。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答邵素心

隔水呼舟,采香何处追游好。

一年春事二分花,犹有花多少。容易繁华过了。

趁园林、飞红未扫。旧酲新醉,几日不来,绿阴芳草。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