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佛只在椎头,每日呼来唤去。
非惟网令清岩,下下要分缁素。
兴化当年错用心,月明岂在珊瑚树。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诗中通过“古佛只在椎头”这一比喻,暗示佛法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寓于日常生活中,甚至可能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体现。"每日呼来唤去"描绘出佛性的普遍和随缘,不拘泥于形式。
"非惟网令清岩",这里的“网”可能象征束缚或迷惑,而“清岩”则代表清净的心境,意味着佛法能净化人心,使人在纷扰中保持清醒。“下下要分缁素”进一步强调了区分善恶、辨别是非的重要性,即使在世俗环境中,也要保持修行者的本色。
“兴化当年错用心”暗指过去的某些修行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仪式或修行方法,而忽视了内在的领悟。“月明岂在珊瑚树”则以珊瑚树比喻华丽的外表,寓意真正的智慧不在外在的装饰,而在内心的光明。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和修行的对比,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心即是佛,不必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形式,而应专注于内在的觉悟与解脱。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人间灯,天上月。
有明有暗,有圆有缺,底事贪观心未歇。
兴圣室内无油,免得證龟作鳖。
迦叶当时性燥,下得一椎。
莫道文殊三处度夏,直饶黄面老子别有神通,也须脑门著地。
溪林叶堕,塞雁声寒。见成公案,大难大难。
百杂碎,铁团圞,和风搭在玉阑干。
秋风淅淅,秋水冷冷。千辛万苦,负笈担簦。
张公堠子李家店,草舍茅庵短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