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采茶的小路风景优美,花影在溪水中半沉半浮。
僧人和我一同乘坐画舫,去探寻春天的山峦。
芬芳的新茶生长在石缝间,幽雅嫩绿隐藏在山的背阴处。
这茶的颜色仿佛被春光染过,香气让暖阳都为之侵入。
品尝后若能让人酒醒,定会深深感受到它的恩惠。
我们将这芬芳的茶叶赠予远方,太府大人定会心满意足地吟咏。

注释

溪路:山路。
花影:花的倒影。
浮沈:漂浮沉没。
画舸:装饰华丽的船。
僧同上:僧人一同乘船。
春山:春天的山。
石际:石缝。
幽嫩:清幽娇嫩。
山阴:山的北面,阴凉处。
色是:颜色像是。
春光染:被春光染成。
香惊:香气让...惊讶。
试尝:尝试品尝。
酒醒:酒后清醒。
恩深:深厚的恩情。
怡怡:愉快满足的样子。
太府: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官员。
吟:吟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采茶图景。开篇“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两句,通过对溪路和花影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新而又略带神秘的自然环境。在这个背景下,“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画面上的动态元素,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茶叶生长的情形和环境特点。这里的“芳新生”,突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而“幽嫩在山阴”则勾勒出一幅隐逸于深山之中的宁静图画。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两句,用鲜明的语言描绘了茶叶在春天阳光和温暖空气中渐渐展现出的色泽与芬芳。这里的“春光染”、“日气侵”,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对茶叶的滋润,也让人感受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好情景。

诗歌接下来的“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两句,则是由采茶的情境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和敬意。这里“试尝”表明诗人细心品味着这来自远方的茶叶,而“封进定恩深”,则透露出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谊。

最后,“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两句,更是将这种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推向了高潮。这里的“芳贻千里外”,意味着这份思念穿越距离,而“怡怡太府吟”,则表现出诗人在远离家乡时,依然能够通过这种美好的茶香和自然情景来寻找到一丝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采茶图景,更蕴含着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无尽的赞叹。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寄绛州李使君

独施清静化,千里管横汾。

黎庶应深感,朝庭亦细闻。

心期在黄老,家事是功勋。

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花多匀地落,山近满厅云。

戎客无因去,西看白日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

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

一自开元后,今逢上客行。

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

埽洒氛埃静,游从气概生。

蓟门春不艳,淇水煖还清。

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

官闲身自在,诗逸语纵横。

车马回应晚,烟光满去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寄题尉迟少卿郊居

卿仕在关东,林居思不穷。

朝衣挂壁上,厩马放田中。

隅坐唯禅子,随行只药童。

砌莎留宿露,庭竹出清风。

浓翠生苔点,辛香发桂丛。

莲池伊水入,石径远山通。

愚者心还静,高人迹自同。

无能相近住,终日羡邻翁。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游昊天玄都观

性同相见易,紫府共闲行。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

藓文连竹色,鹤语应松声。

风定药香细,树声泉气清。

垂檐灵草影,绕壁古山名。

围外坊无禁,归时踏月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