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绛州李使君

独施清静化,千里管横汾。

黎庶应深感,朝庭亦细闻。

心期在黄老,家事是功勋。

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花多匀地落,山近满厅云。

戎客无因去,西看白日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独自施展清净教化,千里之外的汾河也被管治。
百姓应深深感受,朝廷也细微察觉。
心中所求是黄老之道,家中的事务视为功绩。
超脱尘世需有仙人伴侣,人间事务则需你这样的官员。
花朵均匀地落在地上,近山处云雾弥漫厅堂。
征战的客人无法离开,只能向西看着夕阳沉沦。

注释

独施:独自施行。
清静化:清净的教化。
管横汾:管理着汾河。
黎庶:百姓。
朝庭:朝廷。
细闻:细微察觉。
心期:内心期望。
黄老:黄帝和老子的道家思想。
功勋:功绩。
物外:超脱尘世。
仙侣:仙人伴侣。
使君:官员。
花多匀地落:花朵均匀地落下。
满厅云:云雾充满厅堂。
戎客:征战的客人。
西看:向西看。
曛:黄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清净的意境。开篇"独施清静化,千里管横汾",诗人表达了自己独自实践清静无为的生活哲学,这种精神状态如同千里之外的一根竹管横越汾水,既寓意远离尘嚣,又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接着"黎庶应深感,朝庭亦细闻",诗人认为这种清静无为的生活不仅会被平民百姓所感悟,即便是朝廷之上也能细细体察。这里强调了清净生活的普遍价值和影响力。

"心期在黄老,家事是功勋"一句,则表明诗人内心向往的是道家的黄帝、老子那样的修身养性,而非世俗家庭琐事或功名利禄。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坚定。

"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诗人希望在物欲之外找到知音,即那些同样追求超脱尘世的志同道合者,而在人间,则需要有才能和智慧去驾驭生活。

"花多匀地落,山近满厅云"一句,以花瓣纷纷如雪、山影与云雾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这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两句"戎客无因去,西看白日曛"则是说诗人面对战争带来的客军,没有离开的理由,只能静坐西窗,望着渐渐西沉的太阳。这里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淡定,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无为、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面对世俗纷扰时保持的一种超脱与淡定。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

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

一自开元后,今逢上客行。

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

埽洒氛埃静,游从气概生。

蓟门春不艳,淇水煖还清。

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

官闲身自在,诗逸语纵横。

车马回应晚,烟光满去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寄题尉迟少卿郊居

卿仕在关东,林居思不穷。

朝衣挂壁上,厩马放田中。

隅坐唯禅子,随行只药童。

砌莎留宿露,庭竹出清风。

浓翠生苔点,辛香发桂丛。

莲池伊水入,石径远山通。

愚者心还静,高人迹自同。

无能相近住,终日羡邻翁。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游昊天玄都观

性同相见易,紫府共闲行。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

藓文连竹色,鹤语应松声。

风定药香细,树声泉气清。

垂檐灵草影,绕壁古山名。

围外坊无禁,归时踏月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赋月华临静夜

长空埃?灭,皎皎月华临。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

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沈。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

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