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清明》由宋代诗人汪梦斗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他乡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春日特有的景象与氛围。
首联“他乡逢冷食,故国隔长江。”开篇即点明主题,游子在异乡遇到清明节,而故乡却远隔长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清明时节,人们会祭扫先人墓地,寄托哀思,此处“冷食”暗含了这种凄凉的氛围。
颔联“薄雨膏犹腻,落红香满腔。”描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象。薄雨滋润着大地,泥土中还带着湿润的腻感;落花飘零,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颈联“客游如梦醒,愁事被春降。”转而抒发了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远离家乡的客居生活仿佛一场梦,醒来后面对的是无尽的愁绪。春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生机,也加重了心中的愁苦。
尾联“正说扬州鹤,俄来雪一双。”以扬州鹤的传说作为比喻,鹤是吉祥之物,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长寿。然而,诗人却在此时突然看到雪白的双鹤飞来,这一意外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某种变化或转折,或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与游子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季节更替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清明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