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五)

十年戎马暗青山,自窜江村水岛间。

错置渔湾排信地,横栽虎落抵重关。

兵残蜗角频搔首,乐阕龙宫一破颜。

倚杖步檐还失笑,天街毕昴若为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五首,创作于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之时。全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历经战乱后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十年戎马暗青山,自窜江村水岛间”,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经历了十年的战争,山河破碎,自己也流离失所,隐居在江边的小村庄与水岛之间,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岁月的深切回忆和对动荡生活的无奈。

颔联“错置渔湾排信地,横栽虎落抵重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荒凉景象,渔湾错落,仿佛信步可至,但又如同虎落一般,阻挡着通往外界的道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隔绝感。

颈联“兵残蜗角频搔首,乐阕龙宫一破颜”,通过“兵残”、“蜗角”、“乐阕”、“龙宫”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以及诗人面对战乱后的哀伤与无奈。搔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破颜,则是形容诗人因战乱而失去的笑容,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精神状态。

尾联“倚杖步檐还失笑,天街毕昴若为班?”以“倚杖步檐”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的情景,虽有“失笑”,却也透露出一丝自我解嘲的意味。最后两句“天街毕昴若为班?”则以天上的星辰比喻人间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年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六)

黄叶纷飞沟水头,白云萧瑟自高秋。

馀年且问鸡豚社,故国空馀稻蟹愁。

匣里兵符凭语雀,镜中衰发乱群鸥。

荒陂谁恼眠鹅鸭?午夜喧声似蔡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七)

全躯丧乱有何功?雇赁馀生大造中。

心似吴牛犹喘月,身如鲁鸟每禁风。

惊弓旅雁先霜白,染血林枫背日红。

闲向侏儒论世事,欲凭长狄扣天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八)

长吟坦腹笑逶迤,清浊谁量千顷陂。

马枥可能隤莫齿?鹪栖聊复拣深枝。

班荆地上秋风过,仆表花间日影移。

要勒浯溪须老手,腰间砚削为君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一)

八桂盘根珠树林,蜒烟蛮雨助萧森。

天高星纪连环卫,日入神光起烛阴。

交胫百夷齐举踵,贯胸万国总倾心。

辛勤争似三桑女,欧尽机丝应捣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