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柳贯所作,名为《端午日泊舟信州城下陈行之推官袁仲野知事携酒馔劳予于挹翠亭上》。诗中描绘了诗人端午时节在信州城下的江边与友人分别的情景。
首联“信州城南江水流,故人惜别暂维舟”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情境,江水悠悠,诗人与故人在即将分别之际,暂时停舟,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之情。
颔联“节中偶病不成饮,客里逢欢却是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端午佳节本应是欢聚之时,但因身体不适而未能畅饮,反而在异乡遇到欢聚时感到忧愁,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颈联“地迮那容《胡旋》舞,波回更作楚声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狭小与内心的孤独。《胡旋》舞需要宽广的空间,但在狭窄之地无法施展,而波浪回转仿佛在诉说着楚地的哀怨之声,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尾联“三年三见戎葵色,多事红花照白头”以自然景象收束全诗,三年间三次见到戎葵花开,红花映照着白发,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沧桑的深刻领悟。戎葵花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岁月的轮回,而红花与白头的对比,则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疾病、异乡、时光流逝等生活常态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我命运的反思,充满了深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