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谯东魏武帝庙

草昧群龙斗,英雄接上游。

吴卑青盖伏,蜀陋葆车留。

挟汉临诸夏,中原半九州。

人惊吕布缚,谁信本初忧。

天作西南限,时方割据秋。

力终回赤壁,功止霸诸侯。

历数知归禹,乾坤正造周。

事商完夙志,传子岂人谋。

铜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

千年故乡庙,歌舞荐牢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耒的作品,题目为《题谯东魏武帝庙》。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想象,以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草昧群龙斗,英雄接上游。"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古代英雄争霸的壮阔场面,"草昧"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群龙"喻指诸侯争权,"英雄接上游"则表明一代英杰相继而起,承前启后。

"吴卑青盖伏,蜀陋葆车留。" 这两句写的是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青盖"指的是东吴的都城建业(今南京),"葆车"则是对西蜀都城成都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历史上的割据与留恋。

"挟汉临诸夏,中原半九州。" 这两句诗中的"挟汉"指的是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而"中原半九州"则是对古代华北平原的赞美,这里的"九州"通常指中国古代的九个区域,象征着整个国家。

"人惊吕布缚,谁信本初忆。" 这两句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如吕布,其英勇善战令人惊叹,但也有人对其初心是否坚守持怀疑态度。

"天作西南限,时方割据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历史上天定的疆界划分和人为的政治割据,"西南限"可能指的是古代边疆地区,而"割据秋"则是对割据政权在季节更迭中形成的讽刺。

"力终回赤壁,功止霸诸侯。" 这两句写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英雄们的壮举与成就,"力终回赤壁"表明了战争的转折点,而"功止霸诸侯"则是对英雄们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遗憾。

"历数知归禹,乾坤正造周。" 这两句诗写的是古代帝王如夏禹、周文王的历史地位和他们的治国理念,"历数"意指史书上的记载,而"乾坤"则是对宇宙秩序的象征性表达。

"事商完夙志,传子岂人谋。" 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代帝王如商汤、周文王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和他们的遗训。

"铜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 这两句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铜雀台,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伤感慨,"西陵"可能是对某一座古墓或遗址的称呼,而"拱木"则表现了时光流逝。

"千年故乡庙,歌舞荐牢羞。" 这两句诗最后表达了对于古代英雄、历史遗迹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深情怀念和赞美之情,"千年故乡庙"象征着悠久的历史记忆,而"歌舞荐牢羞"则是对这些文化遗产在后世仍然被人们纪念和庆祝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事件、人物及其精神遗产的回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民族英雄传统的赞美。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一百五歌

山民岁时事莽卤,犹知拜扫一百五。

平明士女出城闉,黄土冈前列尊俎。

箬包粉饵蒸野蔬,富家烹羊贫荐鱼。

日暮肩舆踏风雨,江乡人家无犊车。

插花饮酒山边市,醉后歌声动邻里。

南人闻歌笑相寻,北人闻歌泪满襟。

形式: 古风

一亩

一亩秋蔬半成实,灶突无烟已三日。

良人佣车毙车下,老妇抱子啼空室。

秋风九月天已寒,饥肠不饱衣苦单。

我身为吏救无术,坐视啼泣空汍澜。

形式: 古风

七夕歌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银河云作桥。

河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纤成云雾紫星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与牵牛夫。

自从嫁得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理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见,七月七日桥边渡。

别长会少知奈何,却悔从来欢爱多。

匆匆万事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催晓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我言织女君莫叹,天地无穷会相见。

犹胜姮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形式: 古风

七日晚同潘郎乘月到栾家观鹤问石生羚羊角偶有之今早惠角一对良真是也吾药遂成欣然作诗

昨宵风月好,携手得吾人。

南街访老鹤,夜扣主人门。

入门未相见,清唳已可闻。

见我展双翅,俯啄意甚驯。

访药偶有之,初尚疑未真。

今晨堕我前,获此万里珍。

披图验良是,入药定有神。

望兹以试方,辅此老病身。

嗟我天所穷,一事百苦辛。

兹游乃辄遂,造物良已仁。

因歌遂成诗,往调柯山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