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褫阁职免新任之报二首(其一)

远民冤甚草菅芟,抗论公庭出至諴。

且喜一方全性命,何妨三字减头衔。

机关平地藏深阱,仕宦伶人视戏衫。

五逊州符今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翻译

百姓受苦像草被随意砍伐,他在公堂上直言不讳表达深切忧虑。
欣慰的是保全了一方百姓的生命,不在乎减少自己官职的称号。
官场如平地隐藏着深深陷阱,做官的人看待事物像看戏服一样肤浅。
如今不再受那五逊州的官职束缚,只愿戴着幅巾持着藜杖在松杉间漫步。

注释

远民:百姓。
冤甚:非常受苦。
草菅:草率对待。
芟:砍伐。
抗论:直言。
公庭:公堂。
至諴:深切忧虑。
一方全性命:保全一方生命。
三字:官职称号。
减头衔:减少官职。
机关:官场。
深阱:陷阱。
仕宦:做官。
伶人:戏剧演员。
视戏衫:看作戏服。
五逊州符:五逊州的官职。
今免矣:现在免除。
幅巾藜杖:幅巾和藜杖(隐居生活)。
松杉:松树和杉树(象征自然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闻褫阁职免新任之报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远方百姓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以及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

“远民冤甚草菅芟,抗论公庭出至諴。” 这两句描绘了远方百姓深受冤屈,他们的控诉如同野草般无处安放,只能在公众场合中发出最强烈的抗议,表达他们对不公正审判的愤慨。

“且喜一方全性命,何妨三字减头衔。”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能够保全一方百姓生命的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员职称的轻视,认为即使少了几个字的头衔又有什么大不了。

“机关平地藏深阱,仕宦伶人视戏衫。” 这两句揭示了权力机构在表面上看似普通,但实则设下陷阱,而官场中的人将这般手段视为儿戏,轻易对待。

“五逊州符今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职务的解脱表示释然。这里的“五逊州符”可能指的是官印或任命状,作者因为免去了职位而感到轻松,能够像松树般自由自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个人对于摆脱官场束缚的解脱感。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清远权宰楼海司法二首(其二)

百里称廉吏,谁欤起衅端。

州符需赋急,军饷及期难。

节义扶浇俗,朝廷赠大官。

邑人崇庙像,犹似发冲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哭清远权宰楼海司法二首(其一)

谕贼散私财,冥顽不可回。

愤然瞋目骂,吾已戴头来。

一死当凶刃,千家免劫灰。

遗孤元未有,行路为悲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宴鸣佩亭和赵漕韵

数尺飞泉漏隔城,寒岩坳处落琮琤。

悬知胜境无尘到,却讶晴天作雨声。

一歃不容贪者饮,两峰宜著醉翁行。

此泉千载因人重,曾识光风霁月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右史方铁庵诗三首(其三)

纸钱森插竹,遗像在方桥。

月暗甘棠密,风嘶韩木乔。

所悲缘瘁国,于谊况同朝。

凄断黄湾路,丹旌些莫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