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

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

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从碧江口出发,心情开阔迎合远方的思绪。
清风中船如明镜,夕阳下水面泛金光。
瓜步山遇到涨潮的信息,台城上空传来大雁的叫声。
我心中的故乡在哪里?就在那云雾之外的高大树林之中。

注释

始发:出发。
旷然:开阔的心境。
远心:远方的思绪。
鉴:镜子,比喻水面。
浮金:泛着金色光芒。
潮信:潮汐的信息,指时间或季节的标志。
雁音:大雁的鸣叫声,象征传递信息。
故乡:家乡。
乔林:高大的树林,象征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开篇即以广阔的碧江之口为背景,表现出一种胸襟开阔、心向远方的豪放情怀。这里的“旷然”一词,不仅形容了诗人心境的豁达,也映衬出了碧江口的辽阔。

“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景象:微风过后,舟船如同镜面一般平滑;夕阳西下之时,水波微漾,如同黄金漂浮其上。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诗人的情感随着场景的转换而展开。瓜洲之行,是因为要等待涨潮的讯息,而台城之上,则传来了远方归鸟的鸣叫声。这两句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结尾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追问与渴望。故乡在哪里?就在云端的乔木林中。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指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沉的故土之思。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南楼夜

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

歌声袅袅澈清夜,月色娟娟当翠楼。

枕上暗惊垂钓梦,灯前偏起别家愁。

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已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劝君莫厌江城客,虽在风尘别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宣州留赠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

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

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渐曛。

为报眼波须稳当,五陵游宕莫知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