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霁登周王城

行行古城头,历览古城下。

水鸟傍人烟,河流隔桑柘。

秋山豁晴翠,野老亲时稼。

民讼今已稀,闲登厌官舍。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翻译

漫步古城墙头,俯瞰城墙内外。
水鸟亲近人家炊烟,河流环绕桑柘田。
秋日山色开朗翠绿,农夫亲自耕种田地。
如今百姓诉讼稀少,悠闲登上官署已觉厌倦。

注释

城头:城墙的顶部。
历览:逐一观看。
古城下:城墙下的景象。
水鸟:生活在水边的鸟类。
人烟:村落炊烟。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代常用作栽种的经济作物。
秋山:秋天的山峦。
豁晴翠:开阔而晴朗的绿色。
野老:乡村老人。
亲时稼:亲自参与农事。
民讼:民间诉讼。
已稀:已经很少。
厌官舍:对官署生活感到厌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雨后初晴之际,漫步在古老的周王城头的所见所感。他先是行走于城墙之上,俯瞰城下的景象,水鸟悠闲地栖息在人家附近,河水潺潺流过桑柘丛生之地,展现出田园的宁静与生机。接着,他视线转向远处,秋日的山峦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开阔,青翠欲滴,农夫们正在田间忙碌着农事。诗人感叹如今社会安定,百姓诉讼减少,自己也厌倦了官署的事务,得以在此时此景中找到闲适与宁静,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欣慰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新霜感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椹涧昼梦

谁谓死无知,每出辄来梦。

岂其忧在途,似亦会相送。

初看不异昔,及寤始悲痛。

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

形式: 古风

楚童

楚童能捕鱼,乃在水边居。

手取眼不顾,情知獭未如。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馀。

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睡意

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

夜吟朝诵无暂休,目胔生疮臂消肉。

今踰四十无所闻,又况丧妻仍独宿。

虚堂净扫焚清香,安寝都忘世间欲。

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

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

四时自得兴味佳,岂必锵金与鸣玉。

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

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

人事几不如梦中,休用区区走荣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