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义仲挽诗

适意平生水竹居,雌黄在手为藏书。

久看英子声名早,常恐良朋过往疏。

方喜安舆迎綵袖,忽惊平陌走丧车。

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一生满足于山水竹林的生活,手中握着雌黄批注的书籍。
长久以来看着她的名声日益显赫,常常担心好友们的交往会变得疏远。
正高兴迎接乘坐彩袖的车辆,忽然惊见路上驶来送葬的灵车。
青松翠柏簇拥的新坟之路,总是让过客泪水湿透衣襟。

注释

适意:心满意足。
雌黄:古人校勘书籍时涂改文字的颜料,这里指批注。
藏书:收藏的书籍。
英子:可能指某位有名的人物。
良朋:好友。
过往疏:交往减少。
安舆:装饰华丽的车子,用于迎接贵客。
綵袖:彩色的衣袖,代指贵妇人。
丧车:运载棺材的灵车。
青松翠柏:常用来象征哀悼和怀念。
新阡路:新修的墓道。
行人:过路人。
泪满裾:泪水打湿了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协为好友俞义仲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生活的追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悼之情。首句“适意平生水竹居”描绘了俞义仲一生喜好宁静淡泊的生活,居住在清幽的水竹环境中。次句“雌黄在手为藏书”暗指他好学不倦,以批注书籍为乐。

第三句“久看英子声名早”,“英子”可能指的是俞义仲的才名或子女,言其早年即享有声誉。然而,“常恐良朋过往疏”则流露出诗人对好友去世后,朋友们因悲痛而疏于交往的担忧。

“方喜安舆迎綵袖”转而写到诗人本期待着迎接好友欢聚的场景,但突然间“忽惊平陌走丧车”,现实却是丧事来临,令人震惊。最后一句“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描绘了凄凉的送葬情景,青松翠柏象征着亡者的永恒,而行人泪满襟,则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深深哀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比生与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222)

曾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敦)

  • 号:云庄
  • 籍贯:南丰(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73

相关古诗词

总司官饯董少卿

蚤闻天诏下江津,元是君王自赏音。

阔步稳登霄汉路,借留难副士民心。

缓歌共有留连意,别酒休辞潋滟斟。

三节踵来公去后,空馀离恨一江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赵有翼招同社出游次韵

总道无情却有情,撩人幽事不胜清。

拟同骚仆从长吉,不遣橘奴觅李衡。

四山浓淡要题品,百卉后先宜按行。

登览不忧风雨迫,挥戈须驻日西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向兄荆父帅维扬二首(其二)

大父曾开刺史天,固应陈迹尚依然。

邦人却怪家风在,故老今推宅相贤。

仗钺秉旄仍置使,轻裘缓带更安边。

须知此日分忧重,更觉光荣掩后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向兄荆父帅维扬二首(其一)

宠数频烦色愈温,耐官丞相克家孙。

川原迤逦提封阔,旌纛森严上将尊。

心识古人风节似,望知前辈典刑存。

春风草绿长淮净,眼看频流雨露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