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五首(其四)

少年百事锐,岂谓身力孱。

心笑古时士,树立势苦难。

差池岁月迈,自照失朱颜。

初心不复道,龃龉常未安。

纷纷忧与劳,几不伤肺肝。

人生省己分,静默固其端。

诗书可自喜,施设谅漫漫。

形式: 古风

翻译

少年时期精力旺盛,怎会想到身体虚弱。
心中嘲笑古代读书人,追求功名路艰辛。
时光匆匆流逝,镜中的红颜不再。
最初的志向不再提及,生活中常有不顺。
忧虑和辛劳纷至沓来,几乎伤透了心肺。
人生应知自身界限,静默中坚守原则。
沉浸在书籍和诗文中自得其乐,实现目标的道路漫长。

注释

少年:指青少年时期。
锐:锐利,精力旺盛。
身力:体力。
孱:瘦弱,虚弱。
心笑:内心嘲笑。
古时士:古代读书人。
树立:追求。
势苦难:道路艰难。
差池:错乱,不整齐。
朱颜:红润的脸色。
初心:最初的心愿。
复道:再提,重提。
龃龉:不协调,不顺。
未安:不安定。
纷纷:众多。
忧与劳:忧虑和辛劳。
肺肝:这里比喻内心。
省己分:自我反省,知足。
静默:沉默,安静。
固:坚守。
诗书:书籍和诗歌。
自喜:自我满足。
施设:实现,达成。
谅漫漫:道路漫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杂诗五首(其四)》。诗中,诗人以青少年时期的豪情和对古代读书人的观察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他嘲笑古时那些过分追求功名的人,认为他们的道路艰难且难以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容颜渐老,感叹初心不再,生活中充满了忧虑和辛劳,这些都让他感到内心疲惫。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消极,他认为人应当明白自身的局限,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谦逊。他认为读书和学习可以带来自我满足,虽然追求的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辛。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沉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五首(其三)

韩公缀文辞,笔力乃天授。

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

谓为学可及,不觉惊缩手。

如天有日月,厥耀无与偶。

当之万象莹,所照百怪走。

此其自然光,万物安得有?

其人虽已殁,其气著星斗。

穷天破大惑,更觉功业久。

其馀施诸小,未负风义厚。

当身止自善,所遇时则不。

致官九列齐,此理嗟亦苟。

去就惟用舍,士固无常守。

孔孟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惜哉天下才,甘受外物诱。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杂诗五首(其二)

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孰当责在己,施设能自必。

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

细云且可略,于大复何实?

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

虽非万钟富,苟冒归一律。

焉能示朋友,学仕空自咄。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四)

挥袂谢幽侧,腾身集崔嵬。

心胎太极气,手扬斗间魁。

荒荆忽成桂,蛰鳞冬有雷。

君看九州宝,自入朱门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杂诗四首(其三)

皇皇谒荆人,伈伈遵阳虎。

及觉一礼亡,翩然遂违鲁。

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

故称圣如龙,屈伸兹可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