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八声甘州(其二)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

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

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

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

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

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张炎的《八声甘州·其二》,它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诗意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两句,从高处眺望长江,但并不局限于洞庭湖一带的波涛,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胸襟。"山拔地形高"则写出了山势峻拔,高耸入云的壮观。

接着,"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几句,描绘了词人面对古木参天,水中倒映着画图,气势宏大到足以压迫奔腾的江水。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透露出词人的胸襟与气度。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寺庙,门扉紧闭,仿佛在夜深人静之时,只有月光清辉,敲响着寺内的钟声。这种氛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意境。

"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表达了词人对于变化无常的世界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便是物质易逝,但精神的居所却始终如一,不为世事所扰。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几句,则写出了词人对于庐山之美不知其究竟,而有人在这深山老林中建屋,显得十分突兀。这里可能隐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一段,则表达了词人登高望远之时,内心的豪迈与自在,仿佛能够将万千景象都摄入诗中。清风吹过发梢,使得发丝也带着几分狂放不羁,而那青琴的去向,也许只有词人自己清楚,在这独立无伴的琼瑶世界里寻找自己的音符。

总体而言,这首《八声甘州·其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甘州/八声甘州.赵文升索赋散乐妓桂卿

隔花窥半面,带天香、吹动一天秋。

叹行云流水,寒枝夜鹊,杨柳湾头。

浪打石城风急,难系莫愁舟。

未了笙歌梦,倚棹西州。

重省寻春乐事,奈如今老去,鬓改花羞。

指斜阳巷陌,都是旧曾游。

凭寄与、采芳俦侣,且不须、容易说风流。

争得似、桃根桃叶,明月妆楼。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甘州/八声甘州.题戚五云云山图

过千岩万壑古蓬莱,招隐竟忘还。

想乾坤清气,霏霏冉冉,却在阑干。

洞户来时不锁,归水映花关。

只可自怡悦,持寄应难。

狂客如今何处,甚酒船去后,烟水空寒。

正黄尘没马,林下一身闲。

几消凝、此图谁画,细看来、元不是终南。

无心好、休教出岫,只在深山。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甘州/八声甘州

倚危楼、一笛翠屏空,万里见天心。

度野光清峭,晴峰涌日,冷石生云。

帘卷小亭虚院,无地不花阴。

径曲知何处,春水泠泠。

啸傲柴桑影里,且怡颜莫问,谁古谁今。

任燕留鸥住,聊复慰幽情。

爱吾庐、点尘难到,好林泉、都付与闲人。

还知否,元来卜隐,不在山深。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甘州/八声甘州.题曾心传藏温日观墨蒲萄画卷

想不劳、添竹引龙须,断梗忽传芳。

记珠悬润碧,飘飘秋影,曾印禅窗。

诗外片云落莫,错认是花光。

无色空尘眼,雾老烟荒。

一剪静中生意,任前看冷淡,真味深长。

有清风如许,吹断万红香。

且休教夜深人见,怕误他、看月上银床。

凝眸久,却愁卷去,难博西凉。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