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犯.仙吕调新月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共寒光、饮清醥。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形式: 词牌: 倒犯

翻译

雨后初晴,月儿刚从霜天升起,如扫过的素烟,照亮了千树万林的夜晚。
我在幽深的环境中徘徊,看到有人独自舞动着月影,静悄悄的西窗映照这一切。
穿着抵挡霜寒的貂皮衣,我举杯邀明月,共饮清酒,共享这寒冷的月光。
回忆起在淮左的旧游,记得那时送别友人,回来的路上山路遥远。
停下马匹仰望明亮的月亮,它在遥远的碧空中小巧地挂着,初升的月色清新美好。
思念之情绵延不断,想到未来的夜晚行旅,月亮必定还会照亮前行的道路。
无奈的是,人已渐渐老去。

注释

霁景:雨后初晴的景象。
霜蟾:霜天中的月亮。
素烟:白色的雾气。
夜缟:如素色的丧服。
深窈:幽深而隐蔽的地方。
孤影:孤独的身影。
玉斝:玉制的酒杯。
云表:高空。
淮左:淮河以东地区。
窎:遥远。
素魄:皎洁的月亮。
金枢:金色的枢星,代指月亮。
宵征:夜晚的行程。

鉴赏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升的静谧景象。"霁景"和"霜蟾乍升"展现了雨后晴朗的夜晚,月亮刚刚升起,月光洒下的洁白如扫的轻烟,使得千树披上了银装。词人独自在林间徘徊,感受到月色渐深,环境愈发幽静。他看到有人在月下孤独起舞,可能是自己的身影,也可能是想象中的情景。

接着,词人穿上貂裘抵御霜寒,举杯邀月,与清冷的月光共饮,唤起了对淮左旧地的回忆,想起曾经送别友人的场景,山路遥远。他停下马匹仰望明亮的月亮,感叹月光映照的小径,以及月亮的秀美。新月的娇好引出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期待未来能再次与月亮相伴。

最后,词人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老去,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月下畅游。整首词以月为线索,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宴清都.中吕

地僻无钟鼓。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

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宾鸿谩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韵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都移旧处。

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浣溪沙.黄钟

贪向津亭拥去车。不辞泥雨溅罗襦。

泪多脂粉了无馀。

酒酽未须令客醉,路长终是少人扶。

早教幽梦到华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黄钟

日薄尘飞官路平。眼前喜见汴河倾。

地遥人倦莫兼程。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

早收灯火梦倾城。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黄钟

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长安。

预愁衣上粉痕乾。

幽阁深沈灯焰喜,小炉邻近酒杯宽。

为君门外脱归鞍。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