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晋室》,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诗中描绘了晋室时期正直之士遭受迫害的情景,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忧虑与感慨。
首句“晋室昔中圯”,开篇即点明了故事背景,晋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接着,“正人多戮死”一句,直接揭示了正直之士惨遭杀害的悲惨现实。诗人通过“加害宁无辞,惟其不徇己”两句,强调了这些被害者之所以牺牲,是因为他们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
“朝室有难置,山林或能已”两句,反映了正直之士在朝廷难以立足,而选择隐退山林以求自保的无奈之举。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依然坚信“谁云清议在,美玉不全燬”,即正义之声不会消失,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
最后,“旷达余所嘉,数欲玩遗史”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士的敬佩之情,并希望从历史中寻找慰藉。“抚卷辄增感,终夕那复理”则道出了诗人阅读历史时的深深触动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晋室时期正直之士遭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道德价值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