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山庙(其二)

间关欲雪父兄雠,底用平生锡盖侯。

冤骨未沈吴月晓,征魂初返楚云秋。

西施正倚承恩貌,范蠡将移去国舟。

尚向松陵亲却敌,藁砧依旧在层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边关战事如雪般严酷,只为报父兄之仇,何需一生追求封侯的荣耀。
冤屈的亡魂未能沉入吴地明月下的江水,征战的英灵才刚返回楚天的秋色中。
西施正值美貌受恩宠,范蠡则准备离开越国的船只。
他依然在松陵亲自对抗敌人,而他的妻子(藁砧,古时对夫君的称呼)仍然独守在高楼之上。

注释

间关:艰难险阻。
欲雪:如同下雪般激烈。
父兄雠:父兄之仇。
底用:何需。
平生:一生。
锡盖侯:封侯的荣耀。
冤骨:冤死者的遗骨。
沈:沉没。
吴月晓:吴地明月。
征魂:征战的亡魂。
初返:刚刚返回。
楚云秋:楚地秋天。
西施:美女名。
承恩:受恩宠。
范蠡:越国大夫。
去国舟:离开国家的船只。
尚:仍然。
松陵:地名。
亲却敌:亲自对抗敌人。
藁砧:对夫君的称呼。
依旧:仍然。
层楼:高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既明所作的《胥山庙(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以胥山庙为背景,讲述了春秋时期的故事。首句“间关欲雪父兄雠”描绘了复仇的决心,像雪一般坚决;“底用平生锡盖侯”则讽刺了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在封侯。接下来,“冤骨未沈吴月晓,征魂初返楚云秋”通过月夜和秋云,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着冤情未了和战争的残酷。

“西施正倚承恩貌,范蠡将移去国舟”借西施和范蠡的典故,暗指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西施虽得宠,范蠡却选择离开,寓意世事无常。最后两句“尚向松陵亲却敌,藁砧依旧在层楼”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藁砧(古代妇女称夫为藁砧)在高楼上的孤独,象征着家国之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巧妙引用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与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

曹既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同舍待浴灵芝寺

一雨洗秋色,湖山增眼明。

番番水中荷,作此凄凉声。

我辈等憔悴,客饭千里程。

愿言涤尘土,冠盖临华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有怀湖山留题惠因院

湖山平生亲,松竹亦瓜葛。

深期说情话,跬步成契阔。

岂无朝夕思,或以尘累夺。

何当淡相从,长年席不割。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壬寅七月二十二日予因过东□少休寿圣时秋阳炎亢大□可忧遂题是绝以谒灵岩如有其灵一霈膏泽以惠斯民

英灵何事卧云深,一举曾空万里阴。

阡陌相望苗就槁,苍生应待作商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溪上赏芙蓉

娇红腻绿暖生春,步绕清溪锦帐新。

花意不须羞白发,五朝得见太平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